第110章 兄長稱帝,晉封靠山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林自長安出兵討伐尉遲迥,一路揮師至益州,剿滅王謙,歷時不足一年,平定了三方之亂,為北周和楊堅,奠定了穩定的局面,楊林命梁睿掌管益州之地,自己率領大隊人馬,凱旋而歸。 楊堅得到訊息,親自率領朝中要員,出長安城迎接,並在皇城內設宴,為楊林和眾將慶功,並大肆封賞。 楊林並不在意這些榮耀,推掉一些不必要的宴請,返回府中。楊堅的夫人,嫂嫂獨孤伽羅,和蕭淑玉一起,早就在府門外等候楊林回家,少不了一番熱情的相聚,蕭淑玉和楊林新婚才幾日,就分離兩地,今日久別重逢,自然少不了恩愛一番,勝過新婚之時的甜蜜幸福。 有了楊林剿滅三方反叛的成功,其他反對的聲音漸漸銷聲匿跡,楊堅把持朝政,更加穩固,經過楊堅的苦心經營,根基穩固,都向楊堅靠攏。劉方、鄭詳兩人,更是積極向楊堅建議,為了江山穩固,天下百姓安康,希望楊堅能效仿三皇五帝,治理天。 劉方說道,“隋王,您如今仁義佈於天下,賢良著於四海,比之堯舜,無不及也,隋王就應該以天下為己任,承擔起治理天下之責,而堯舜,都是禪位而得帝尊,隋王若也能如此,那是北周之幸,天下百姓之福啊。” 楊堅謙虛的呵呵笑道,“楊堅何德何能?能與堯舜相提並論,楊堅真要如此,恐怕就成了魏武曹操之輩,豈不也成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嗎?此事不提也罷。” 楊堅雖然堅辭不受,劉方、鄭詳等人卻未就此收手,他們聯合起來,在朝堂上向小皇帝宇文闡上本,希望小皇帝禪位楊堅,效仿先賢。 如今的小皇帝宇文闡,真成了孤家寡人,雖然深知這樣做的後果,可是無依無靠,又能如何反抗,架不住劉方、鄭詳等人苦苦相逼,考慮再三之後,只得聽從他們的安排,頒佈詔書,宣佈禪位楊堅。 劉方、鄭詳等人,拿著詔書,向楊堅表示祝賀,楊堅聽後大為不滿,“斥責他們這是不忠不義,如此,是將自己陷入竊國篡權的罵名之中,遭天下人唾罵。”言畢,拂袖而去,進入內堂。 劉方、鄭詳等人,早年跟隨宇文贇,擅於侍奉皇上,揣測聖意,對楊堅的大怒,自然心知肚明,瞭然於胸。於是再次向小皇上進諫,希望皇上在朝堂上,當眾向楊堅乞求禪位。 小皇上沒有辦法,便在第二天臨朝之時,當著文武百官之面,向楊堅懇求禪位之事,楊堅跪倒在地,連連叩頭,越是堅辭不受,小皇帝越是苦苦哀求,表達一片赤誠之心。 小皇帝說道,“朕只有七八歲的年紀,每日裡除了玩耍,哪裡懂得治國的策略?如今四海之內,還有強敵環伺,百姓也是嗷嗷待哺,水深火熱,朕憂心如焚,深感恐懼,難以承擔大任,朕希望隋王以北周社稷為己任,天下百姓為執念,待朕暫時掌管朝政,治理天下,哪怕等朕成年之後,學有所成,再還政於朕,朕也足矣啊,希望隋王不要再推辭啦。”說完,竟然哭泣起來。 這時群臣也是一起跪倒,向楊堅叩請允諾,楊堅無奈之下,只得跪倒,叩謝皇恩,答應皇上,先代為親政,等皇上成年之後,再讓皇上親政。眾臣一片呼呼。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靜帝以自己年幼,楊堅眾望有歸,下詔昭告天下,宣佈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宣佈大赦天下。 楊堅登上皇位之後,採納高穎、崔仲方的建議,廢除北周六官制度,設立內史、門下、尚書三省,作為最高政務機構,以加強中央集權。大力整頓史治,完善法制,並興修水利,促進農業生產,鼓勵經商,輕徭薄賦,休養生息。 同年五月,加封楊林為靠山王,掌管天下兵馬,伍建章、梁士彥、梁睿、魚俱羅等人,都封為大將軍,按功行賞,無一疏漏。 楊林雖然喜歡馳騁疆場,戎馬生涯,但是對於功名利祿,卻毫不在意。保家衛國,以天下為己任,那是學有所成,應盡之責,輔佐大哥,成其霸業,那是報兄嫂養育之恩情。至於封王拜帥,那都是過眼煙雲,不足以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