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制,以免矛盾激化。父母應該以冷靜、*的態度,在心理上對孩子多加關心和愛護,使之能健康成長。
⑴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家長老師對孩子的行為不要妄加干涉,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如果需要孩子必須遵守的規則,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氣,如“一定要這樣”或“不許那樣”等,而要以平等的態度,徵詢孩子的意見,給孩子留出選擇的餘地。
⑵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他們的問題。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要求是否合理,語氣是否容易接受,如果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要求,就不至於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感到無所適從,也能更懂得尊重孩子的心理發展。家長和教師不應太主觀,對孩子的威信並不表現在孩子一定要服從命令。
⑶少命令、少說“不”。經常發命令給孩子,會讓他們感到太受控制和約束,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經常地否定或者對孩子說“不”,容易挫傷孩子的自信和積極性,使孩子產生牴觸情緒,增強固執的強度。教師還應分出輕重緩急,平時不輕易命令,一旦比較嚴肅的命令,孩子就會意識到這是必須遵守的事情,也就比較容易服從。
⑷用語言和行為鼓勵孩子。常用口頭讚揚、滿意的表情,擁抱加以讚揚鼓勵。及時肯定孩子的恰當行為,使孩子知道什麼是應該堅持的,什麼是不應該堅持的,從而有利於良好行為的鞏固。當命令和講道理無效時,可設法轉移注意力,用另一種使孩子感興趣的事來吸引他。
第四章 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3)
家教故事
宋朝時,大散文家蘇洵的兩個孩子蘇軾和蘇轍自小十分頑皮,不愛讀書,老蘇勸說多次也沒有效果。蘇洵決定改變教育方法。
從此,每當孩子玩耍時,他就躲在角落裡看書。而當孩子們一跑過來,他就馬上把書“藏”起來。蘇軾和蘇轍很奇怪,以為父親一定瞞著他們看什麼好書。兩人出於強烈的好奇心,趁父親不在家時,把書“偷”出來仔細研究,從此逐漸養成讀書的習慣,切切實實感受到了讀書的無窮樂趣。
待蘇軾和蘇轍長大後,由於學識淵博,和父親一起躋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青春期的性心理教育
古人曾說“食色性也”,德國大詩人歌德也曾說過“哪個男子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可是在中國,家長們仍然是談“性”色變!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對性的瞭解是水到渠成的事,無師也能自通。據一項調查顯示,1/3的母親在其女兒初潮前沒有告訴過孩子如何處理。這些家長錯誤地認為,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破壞孩子的純潔性,會在無意中起到不良的教唆作用。甚至在學校,老師對性教育也是諱莫如深,上生理衛生課時,一講到生殖系統,老師就不講了,讓學生自己看。即使在大城市,雖然有的學校開設了性教育課程,可是大多數仍停留在生理知識講授上,而沒有注意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及性道德教育,性教育的內容和效果非常不理想。
青春期的孩子有著太多的性困惑。隨著第二性徵的出現,青少年學生性生理漸漸成熟,而性心理卻是一片空白。如果學校和家長沒有針對他們的成長髮育進行性教育,他們便會主動去尋找。處在多媒體時代的青少年,對來自各種途徑的性知識很難分清良莠,他們容易在對性和兩*往的神秘感和好奇心的驅使下,自己去嘗試、體驗。如果在這個自我尋找的過程中,孩子從其他渠道接受片面的、似是而非的以及**的內容,很容易造成性觀念和性行為的偏離,妨礙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發展,甚至誤入歧途,做出自己追悔莫及的傻事或錯事。
家庭、學校、社會對青少年性教育的遮遮掩掩、欲言還休,使“性”在孩子的眼中變得愈加神秘,偷吃“禁果”也就不難理解了。更讓人心痛的是,青少年的性行為由於缺乏必要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