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改進階段,而新的d5中程彈道導彈已經開始研製,整個帝國的導彈家族中。d1??系列屬於巡航導彈的編號,d2??屬於短程彈道導彈,d34系列保留。而d5??則屬於中程彈道導彈的編號。
d5一旦正式研製成功,其後將根據改進型號命名為d501501b502503……之類,d12因為都沒有正式服役,仍然處於基礎的測試階段,暫時則從d11a1b1c系列編排,直到正式服役才將採取d10?的正式編號。
很多人以為導彈、渦噴發動機等都是二戰期間的傑出科技,實際上這些技術的發展從一戰結束後。甚至很多是一戰之前就已經存在著雛形,各國都有技術上的新發展和追趕趨勢,而中國的優勢就是和納粹德國、蘇聯一樣集中國家精銳,並且投入鉅額經費發展這些科技。
除了制度框架和經費上的優勢外,帝國在計算機領域的進步也對這些科技的突破起到至為關鍵的作用。帝國中央計算機研究院和遠東電子工業研究所推出的cp112是帝國第12種電子管計算機,運算速率為每秒4萬次,在這臺計算機上,帝國已經全面採用二進位制、程式記憶體和磁芯儲存器。
cp112系列及其改進型的電子管計算機在國內一共生產了660臺,主要運用於科技研究、軍事和財政部門的統計工作,對於科技研究的推動作用非常大,而新一代的cp10正在研製中,隨著技術的不斷累積和製造工藝,特別是“拉單晶”的工藝快速進步,cp10將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臺具備每秒10萬次運算能力的通用型電子管計算機,擁有更大的磁芯儲存器和更為成熟的程式系統程式設計。
如果cp10能夠順利的研製成功,在此基礎上,中央計算機研究院將會繼續研製一種專用於尖端科學研究的特大型電子管計算機,爭取將運算數度再提高十倍,而這所需要的電子管數量將達到10億枚。
可以說,帝國在部分尖端科技的發展上基本領先於德美5到10年的規模,相當於德國、美國在二戰初期階段,而中華帝國也做好了迎接新一次世界大戰的前期準備工作,現在對於帝國最大的問題不是國內,也不是外交上的對蘇德日的分化和離間工作,而是在於中法同盟中較為弱勢的法國這一環。
如果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開戰就宣告戰敗,淪為德國的附庸,那對中國就將是最為不利的局面,無論如何,法國必須堅持下去,在西線歐洲戰場牢牢牽制住德軍的主力。
即便蘇德最終選擇結盟,只要法國牢牢牽制住德軍,中國就有足夠的空間和實力擊潰蘇聯,實現東西兩路合擊德國的大計劃,哪怕中國背後還有一個日本,那又能怎麼樣呢?
此時的日本雖然擁有超越法國和義大利的海軍,陸軍也未必就弱給法意,但在總體實力上,日本並不是一個很值得在意的對手,特別是對今天的中國而言。
真正值得中國擔憂的只是蘇德問題。
離開位於銀川的西北國防工業研究院後,宋彪乘坐專機返回北京,在這裡準備迎接即將來華訪問的以馬克西姆。維岡上將為首的法國訪問團。
在中法結盟的這二十二年間,隨著中國日益強大,中法同盟內部的主導者已逐漸從法國變成了中國,法國依然是世界大國,依然是歐洲的兩大主導者之一,但在經濟領域,法國已經明顯的過於依賴中國。
在宋彪乘機返回北京的第二天,馬克西姆。維岡上將以法**事委員會副主席、陸軍總監和法國總統特使的身份抵達中國訪問,他此次前來中國也是要就華皇宋彪的環球訪問做準備,從這一年的10月份開始,宋彪將會進行一次環球訪問旅行,乘坐飛機飛往中亞地區訪問阿富汗和伊朗,隨後訪問歐洲,第一站就是法國。歐洲訪問結束後,宋彪將會在葡萄牙里斯本乘船前往紐約,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