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是和中央理工大學、江南大學一起合作,震旦大學那邊的進度快,畢竟專家多,技術經驗和研究經費比較充足。不管哪一種方法,只要能實現工業化生產,我們的重水提純進度和效率都會大增,足可保障目前的研究計劃和進度。”

宋彪微微頷首。

目前的研究經費不是問題,核電工程本身是中科院最高階別的特殊國家級專案,經費充裕,內廷透過中央保密局每一年在核武和核電領域也有接近5000萬中圓的特殊補貼,這些錢就單純來自於皇家財產的資助。

每年接近一億中圓的開支看似不多,在這個時期已經算是天價,足可保證每年在中國修建一棟胡佛大壩,就是這樣的鉅額投資規模才能保障整個專案的逐步進取。

真正的問題是能源限制太大,如果要用電解法提取重水,即便以中國目前的發電裝機容量也需要1/5才能保障整個計劃的推進,所以真正能用這種笨蛋方法搞出原子彈的國家恐怕只有美國、蘇聯和現在的中國,其他不管是英國,還是法國都很麻煩。

美國早期也是靠這種硬辦法強行推進,聚集整個國家的實力也只能製造幾枚原子彈,後來採用硫化氫交換法,一年就能製造幾十枚,最後變成幾百枚。

帝國現在採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巧方法要研究,笨辦法也要繼續,為了防止交換工業法無法研製成功,帝國在神木縣開設了一個特大型的露天煤礦生產基地,就地安裝了四個火力發電廠,加上劉家峽、鹽鍋峽、龍羊峽、丹江口水電站,以及在金沙江修建的兩個水電站都可以用於重水提取。

如果做到這一步,就算是笨辦法也能保證整個計劃的推進,每年製造四五枚原子彈的難度並不是很大。

宋彪對於自己所掌控的中國有一個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在常規戰爭之中不懼怕任何國家,同時要爭取在1940年之前完成核武器的研製工作。(未完待續。)

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

在傳說中的兩彈一星之中,技術突破難度最低的就是導彈,難度最大的則是衛星,研製衛星的難度並不是特別大,但是發射衛星的基礎是洲際彈道導彈,這個難度就太大了。

正因為導彈的難度實際上並不大,後來就變成了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

在視察了漢中的核物理研究基地後,宋彪繼續乘坐中華一號專機飛往銀川視察導彈和新型號的渦噴戰鬥機的研製,導彈和新型號的飛機主要是在太原、瀋陽兩地研製,但是集中測試區卻在銀川基地,特別是在銀川西側的騰格爾沙漠中,一些最為保密的長期實驗更是直接遷往新疆和北四省。

中國的幅員過於遼闊,只要想保密,總是有無限多的地方可以利用,雖然現在的核物理研製基地是在漢中,隨著後面的進展,在烏里雅蘇臺省建立新的基地之後,更多的特殊保密工作也會轉移到新基地。

因為全國的六十多家主要的科研機構從一開始就有大約三套df…5導彈的零件,這使得帝國在導彈研製工作中的指向性非常強,由於在慣性制導和偏二甲肼燃料領域存在直接性的進步,包括在設計上基本照抄了整個df…5,加上特斯拉爵士領銜的理論組對彈道學的深入研究,帝國在導彈工程上的進步是非常驚人的,在1933年之前就已經完成了第一代導彈d12的研製工作,和納粹德國的v12一樣,d1屬於巡航導彈,研究基地在太原,d2屬於彈道導彈,研究基地在銀川和西安。

特別是d2導彈,雖然不是洲際彈道導彈。但從起步階段就直接進入中程彈道導彈,只是為了保險起見和測驗的方便將射程縮小到350km,實際上確實能達到超過1000km的射程。

在宋彪抵達銀川視察時。d12系列都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的測試工作,正在進入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