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軍’,西面有李楚瀛的‘###救國軍第九軍’,直接威脅粵漢鐵路的運輸安全。兵團首長指示,調你們師進駐曲江,擔任剿匪、護路任務。師部帶四二八團先行,四二七團暫留贛西南清剿殘匪,然後再赴粵北。”
賀軍長交代完任務之後,政委陳仁麒作了補充:“你們師在贛南剿匪,環境很艱苦,一直沒有得到休息。這次去粵北,還得鑽山溝,攀懸崖,任務更加艱鉅。你們要讓部隊認識這次行動的意義,發揚董存瑞捨身炸敵堡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把任務完成好。你們各級幹部要帶好頭,執行好政策,搞好與各方面的團結,完成粵北剿匪任務。”
張興華、劉長祿從軍部接受任務之後,立即趕回龍南。
他們一面與副師長吳榮正、參謀長王中軍研究行動部署,一面動員部隊準備出發。
在此之前,北江軍分割槽在韶關成立。當初活躍在連陽地區的連江支隊部分主力被整編為軍分割槽第十二團,經過|乳源整訓,增補了軍事裝備,提高了思想和軍事素質,部隊的戰鬥能力明顯加強,官兵們的戰鬥積極性空前高漲。
11月下旬,第一四三師師部率四二八、四二九兩個團進抵粵北預定地域,隨即與北江軍分割槽會合,召開了中共北江地委、北江軍分割槽以及一四三師領導參加的聯席會議,研究制定剿滅李楚瀛匪軍的部署。
會議決定成立聯合剿匪指揮部,由張興華師長任總指揮。連陽戰鬥前線指揮小組由北江軍分割槽副司令員周明、參謀長黃雲波、一四三師參謀長王中軍、政治部主任呂琳組成。
攻擊的主要目標是集結在連州城和三江鎮的匪軍司令部。
為了實現這一戰略意圖,集中一四三師四二八、四二九兩個團,北江軍分割槽第十二團、暫編第三團以及連江支隊所屬武裝力量,以優勢兵力,採取“分進合擊、大膽迂迴,截斷逃路”的戰術,力圖全殲李楚瀛匪軍。
聯合作戰的具體部署是,兵分三路,對李楚瀛指揮部所在地———連縣縣城及其老巢三江鎮實施強勢攻擊:
北路以四二八團團長李洪元為指揮,連江支隊第七團團長肖懷義為副指揮,計劃從宜章黃沙堡經連縣周家岱、天光山、黃洞山,直插東陂,消滅守敵及進軍三江鎮,佔領三江後背山鹿鳴關,堵住敵人竄逃連山、廣西之路,然後相機圍殲敵主力,一舉解放三江鎮;
中路以一四三師參謀長王中軍為指揮。計劃從坪石到大路邊、星子,殲滅守敵後,急速進軍包圍連州城,若敵人棄城逃走,則立即跟蹤追擊,務必將其主力殲滅;
南路以北江軍分割槽參謀長黃雲波為指揮,計劃從英德到陽山,殲滅英德大灣和陽山縣城之敵後,經黎埠插到三江之南。三路合圍,聚殲敵主力於連州與三江之間。
進軍連陽的作戰部署經駐韶關的野戰軍第四十八軍和北江軍分割槽批准後,前線指揮小組立即命令各部隊迅速做好戰鬥準備,並通知在原地戰鬥尚未改編的連江支隊幾個團和各個武工隊、民兵做好支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6。“將軍夢”破碎的連陽之戰(6)
4。 野戰軍對壘美式精銳部隊
11月底,我軍前線指揮小組再次向盤踞在連陽的李楚瀛等發出最後通牒,敦促他們棄暗投明,放下武器,接受改編。
然而,匪軍漠視這一嚴正的勸告,拒絕投降。
前線指揮小組下令按預定計劃,對敵人實施全面進攻。
12月3日,北線部隊四二八團從樂昌出發。
12月5日,四二八團在湖南宜章的黃沙堡與連江支隊第七團會合。
兩支兄弟部隊見面格外親切,相互問候,稍作休息便繼續西進,到達湘粵邊界上的天光山。
12月6日,剿匪部隊抵達黃洞山下的開心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