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師派出一個團夜襲七婆坳。賀師長親自部署一個營打七婆坳的制高點,另一部迂迴七婆坳後面進行側擊。

戰鬥打響後,前一個營一度打到坳上的制高點,與日軍進行爭奪,第二天,日軍在飛機直接協同下反擊,這個營就被打下來了。

賀師長的親自指揮還是沒有“貢獻”。

於是該師另一部攻擊吳圩。結果,還是不盡人意。因從獅子口前來增援的日軍迂迴到攻擊部隊的右翼,部隊長害怕被鬼子反包圍,也撤了下來。

兩次攻擊,勞而無功,“有貢獻的外省人”沒有任何“貢獻”。

第188師師長魏鎮不是“15位對廣西有貢獻的外省人”,但是這次白崇禧要反攻南寧也決心很大,希望廣西這次能夠一戰得太平,也派手下一個團對那陳、唐報的敵據點夜襲,也沒有成功;隨後,在白天接著打,集中迫擊炮轟一發發炮彈飛去,全落在鬼子修築的機關槍掩體上爆炸,工事並沒損壞。攻擊部隊”呼啦”一下衝上去,遇到敵人的鐵絲網,就不敢去接近了。

這樣,他們就和日軍對峙著。

可這樣和鬼子對著耗下去,就像一個笑話說的,兩個犟頭迎面相撞,誰也不讓道,結果就站著犟下去,可是長久這麼對峙下去188師就危險多了。如果小董或大塘方面之敵來增援的話,幾個小時就可趕到。幸好軍部預料援敵一定會向第188師右翼迂迴包圍,事先派一個團在右翼選擇陣地埋伏。這一天黃昏,日軍果然來增援了,先頭部隊到達了伏擊陣地前,遲疑不前,然後退了回去。

原來,伏擊部隊已有情況暴露,被日軍看出來了。援軍跑了。對峙還繼續著,日軍斷了糧草,一急就往外打,188師嚇得臉色大變,就撤了下來。

第31軍兩個師沒攻下敵人的據點,乾脆退到邕欽路西側,最後選了一些山地,構築陣地,又與敵對峙。

第31軍在邕欽路沒進展,邕賓路、邕武路方面的攻勢也並不比這邊好多少。邕欽路東、西兩方面對敵後方聯絡線攻擊,一個據點也沒有打下來。以後,各個部隊沒辦法,只好時不時在夜間派些小部隊掩護工兵和民夫去破壞邕欽路,在公路上埋地雷,擺三角釘。日軍汽車隊經過時,先派裝甲汽車掃清路障,然後派飛機掩護,照樣通行無阻。

第31軍不去進攻,日軍倒覺得它們是眼中釘,派出機動部隊進行“掃蕩”。

雖然他們人數不多,但“掃蕩”卻總能“掃”到31軍備部隊的“癢處”,觸及“最痛處”,因此往往是一掃就賈,無往而不勝。

日軍到底有什麼訣竅?

這個“抓最痛處”的方法,他們首先是從第31軍身上發現的。

第31軍好歹也是國民黨的一個建制軍,有歷經戰陣的韋雲淞等一批將領,有什麼大的“最痛處”可以讓沒交手打過幾仗的日軍抓住呢7原來,第31軍雖然挺能咋呼的,從上到下的將領得了個病:最害怕“側背威脅”。

因為軍部、師部經常離前線部隊幾十裡,甚至上百里遠。日軍後續部隊只要一迂迴到前線部隊的側翼前進,就威脅到第31軍的軍部和各師師部,軍長、師長一聽鬼子“打”到側背了就著慌,急著下命令要前線部隊撤退下來掩護軍部、師部。日軍好幾次從其側翼迂迴往前線增援,開始總是小心翼翼,繞道行動,誰知一迂迴,第31軍前方就陣腳大亂,這讓鬼子大為驚奇,久而久之,雖然弄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以後每次出動,都由兩翼外迂迴向第31軍軍部和師部作“鉗形攻勢”,巧妙地擊敗了對方。

有了經驗,日軍一遇到前線吃緊,就派兵開始迂迴,而迂迴的兵力並不大,左右兩翼僅各一個大隊就可以了,有時甚至連一個大隊部不到,這些人馬還都是由備據點的守備部隊拼湊來的。

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