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買幾聽罐頭吃絕對不算奢侈。當然也不是吃夠了,事實上我活到如今沒吃過幾次罐頭。

有時開什麼會或參加什麼活動吃公飯,飯桌上往往有一盤罐頭水果。或梨、或桃、或荔枝、或菠蘿什麼的。眾人離開餐桌時,那一盤罐頭水果,又往往並沒明顯地減少。有人可能吃了一口,有人可能都懶得向那盤中伸筷子或勺子。我屬於後一種人。正是在那樣的時候,便不禁地浮想聯翩起來了。

逢年過節,客人登門,配襯著些小禮物,總有一兩聽罐頭。客人一走,則就放入冰箱儲存。而這一放,也許一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忘了開啟吃。終於某一天清理冰箱取出來,於是免不了大發指責。指責當然首先是衝妻子的。

“怎麼回事?為什麼到現在還沒吃?以為放在冰箱裡就不會壞嗎?在冰箱裡放久了照樣會壞的!這麼點兒起碼的常識都不懂嗎?放壞了不是一種浪費嗎?”

妻子則就會說:“那你吃啊!快開啟吃!吃了就不必再往冰箱裡放嘛!還省得佔地方呢!”

“我吃就我吃!”

話一出口,自己聽著也覺得不太對味兒。彷彿體現著一種“見危險就上”的大無畏精神似的。

家庭中出現了危險,勇於捨己的當然應是丈夫應是父親。可這不是危險啊!這是吃罐頭啊!

怎麼的,吃罐頭之對於中國人,竟成了這樣的事了呢?彷彿還需要“戰前動員”似的。

心裡這麼想著,就開啟了。倒在碗裡,自己先吃。有那麼點兒以身作則的意味。

吃了點兒,喝了一口汁,覺得和記憶中的罐頭的好吃簡直沒法比。明知自己一個人無論如何是吃不完的,於是分在三碗裡。

“哎,你也得吃!”

這話是對妻子說的。

“還有你,別以為沒你的事兒!”

這話是對兒子說的。

嘴上這麼說著,自己聽著,越發地覺得不像話了。好像在分派給妻兒極不情願的“任務”。

妻子說:“先放那兒吧!沒見我這會兒正忙著清理冰箱嗎?”

“一會兒別忘了吃啊!”

與其說是叮囑,莫如說是威告。

兒子說:“我不吃。”

態度是那麼的乾脆。

“你不吃?憑什麼你不吃?”

“爸你這是什麼話啊?什麼叫憑什麼啊?”

“好,算我表達有誤。那就不問你憑什麼,問你為什麼。為什麼不吃?”

“不為什麼。不想吃而已。”

“不想吃?還……還而已?!難道罐頭不好吃嗎?”

“我也沒說不好吃啊!”

“沒說不好吃,那就等於承認,罐頭其實是一種好吃的東西!好吃的東西而不想吃,就得說出個理由來!”

“說理由就說理由,我胃疼。”

“胃疼?撒謊!早不胃疼晚不胃疼,讓你吃一小碗罐頭就開始胃疼了?胃疼也得吃!吃罐頭治胃疼!”

妻子從旁聽不下去了,幫兒子解圍:“你也太專制了吧!兒子已經說了他胃疼,你幹嗎還非逼他吃涼罐頭?你也甭逼他,我替兒子吃!真是的,不就是一小碗罐頭嗎?”

聽那口吻,大有捨身代罰的意味。

不願惹得妻兒都不愉快,於是不再說什麼,默默吃自己那一小碗。

心中不禁地又浮想聯翩……

待吃光了自己那一小碗,妻子也關上了清理後的冰箱。

我搭訕著說:“同志,我已經吃完了,你也得吃完啊!包括兒子的一份兒!”

“去去去,別囉嗦!我什麼時候吃,是我的事兒,不必你管。”

妻子洗了手,徑自看電視去了。

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