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每個人都在以目光默默地對“我”說:“原諒我們以前未想到用這樣的方式幫助你……”

曾使我感到幸運和幸福的一切內容,原來都沒有變質。非但都沒有變質,而且美好地溫馨地連成一片令“我”感動不已的,看不見卻真真實實地存在著的事物了……

“我”的淚水頓時奪眶而出。

“我”站在門口,低著頭,雙手捂臉,孩子似的哭著哭著……

眼淚因被關懷而流……

也因對同事們的誤解而流……

那一時刻“我”又感動又羞愧,於是人們漸漸聚向“我”的身旁……

還是冬季;還是雪花曼舞的傍晚;還是在人口不多的小城;事情還是與一家小小的首飾店有關……

它是比前邊講到的那家首飾店更小了。前邊講的那家首飾店,在經濟大蕭條的時代,起碼還僱得起三位姑娘。這一家小首飾店的主人,卻是誰都僱不起的……

他是三十二三歲的青年。未婚青年。他的家只剩他一個人了,父母早已過世了,姐姐遠嫁到外地去了。小首飾店是父母傳給他繼承的。它算不上是一宗值得守護的財富,但是對他很重要,他靠它為生。

大蕭條繼續著。

他的小首飾店是越來越冷清了,他的經營是越來越慘淡了。

那是聖誕節的傍晚。

他寂寞地坐在櫃檯後看書,巴望有人光臨他的小首飾店。已經五六天沒人邁入他的小首飾店了。他既巴望著,也不多麼的期待。在聖誕節的傍晚他坐在他的小首飾店裡,純粹是由於習慣。反正回到家裡也是他一個人。也是一樣的孤獨和寂寞。幾年以來的聖誕節或別的什麼節日,他都是在他的小首飾店裡度過的……

萬一有人……

他只不過心存著一點點僥倖罷了。

如果不是經濟大蕭條的時代,節日裡尤其是聖誕節,光臨他的小首飾店的人還是不少的。

因為他店裡的首飾大部分是特別廉價的。是適合底層的人們一向選擇了作為禮物的。

經濟大蕭條的時代是註定要剝奪人們某種資格的。首先剝奪的是底層人在節日裡相互贈禮的資格。對於底層人,這一資格在經濟大蕭條的時代成了奢侈之事……

青年的目光,不時離開書頁望向窗外,並長長地憂鬱地嘆上一口氣……

居然有人光臨他的小首飾店了!

光臨者是一位少女。看上去只有十一二歲。一條舊的灰色的長圍巾,嚴嚴實實地圍住了她的頭,只露出正面的小臉兒。

少女的臉兒凍得通紅。

手也是。

只有老太婆才圍她那種灰色的圍巾。肯定的,在她臨出家門時,疼愛她的祖母或外祖母將自己的圍巾給她圍上了——青年這麼想。

他放下書,起身說:“小姐,聖誕快樂!希望我能使你滿意,您也能使我滿意。”青年是高個子。

少女仰起臉望著他,莊重地回答:“先生,也祝您聖誕快樂!我想,我們一定都會滿意的。”

她穿一件打了多處補丁的舊大衣。

她回答時,一隻手朝她一邊的大衣兜拍了一下。彷彿她是闊佬,那隻大衣兜裡揣著滿滿一袋金幣似的。

青年的目光隔著櫃檯端詳她,看見她穿一雙靴腰很高的氈靴。氈靴也是舊的。顯然地比她的腳要大得多。而大衣原先分明很長,是大姑娘們穿的無疑。誰替她將大衣的下裾剪去了,並且按照她的身材改縫過了嗎?也是她的祖母或外祖母嗎?

他得出了結論——少女來自一個貧寒家庭。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讀的烙印(7)

她使他聯想到了《賣火柴的小女孩》。而他剛才捧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