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給了一三三旅。

擋不住也要擋,必須守到全部部隊退守江北為止。

當時,介川那邊的撤退工作還沒有完成!

事實上,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介川那邊的撤退工作應該提前完成。因為從介川撤退的只有四個旅,而且沒有受到韓軍攻擊。

問題是,並非一切順利。

介”沒有在清川江河畔上,而是在清”江的一條支流的北岸,要往北大約十公里才到清”江。

也就是說。部隊撤退的時候,需要渡過兩條河流!

毫無疑問,這很要命。渡過一條河流都很困難,別說渡過兩條河流了。

雖然屁股後面的韓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渡河總得花時間。第九機械化步兵師攻入安州的時候,介川那邊的撤退工作只完成了一半。

更要命的是,如果安州失守,韓軍就能沿著鐵路線向東北方向推進。

也就是說,韓軍能從安州出發,迅速殺到介川。

以機械化部隊的推進速度,也就是一兩個小時的事情,而介川那邊的撤退工作至少需要二十個小時。

讓韓軍殺到介川,丟掉的就不是一三三旅,而是四豐三師。

因為在介川那邊,殿後的也是四十三師。

霍弘光非常清楚,羅耀武正在考慮對第十五集團軍進行深度改編,將現在的集團軍一師一旅的編制體系改編成集團軍一旅,即取消師級編制單位,減少指揮環節上的麻煩。

雖然改編工作還沒有開始,但是按照正常情況,肯定得“試點”

先拿一兩個旅出來,成立獨立旅,透過實戰來檢驗獨立旅的戰鬥力,再決定是否按照新的方式進行編制。

按理說,這這麼美差,基本上與霍弘光無關。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軍長是黎衛東,而他又是四十四師的前師長。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樣的好事,自然是留給四十四師了。

有趣的是,黎衛東這人比較要面子,在羅耀武徵求意見的時候,他客氣了一句,結果被羅耀武當真,直接把四十四師排除在外。

也就是說,從四十三師與四十五師中抽取一個旅作為獨立旅。

在這兩個師中,最有資格的就是四十三師的一二九旅與四十五師的一三三旅。

不用多說,一三三旅的勝算要高那麼一點。原因是,羅耀武就是從四十五師出來的,而且與一三三團有著密切關係。

再說了,四十五師才是十五軍的嫡系部隊,而四十三師之前是空軍待戰師。

只要打好這一仗,一三三旅鐵定會獨立出去,成為第十五集團軍的第一個獨立旅,甚至有可能升級為獨立裝甲旅,成為名副其實的王牌部隊。

更重要的是,到時候霍弘光就將成為大校旅長,而且獨立旅指揮官最高可以件到少將!

不管為了什麼,這仗都得打好。

三營頂不住,那就再派一個營上,再頂不住,再多派幾個營上。

霍弘光的決定,救了正準備發動最後反擊的葉振邦等人。

二營衝上去的時候,葉振邦沒有立即撤下來,而是帶著一幫老兵跟在二營後面,除了幫助二營打掃戰場之外,主要就是尋找那些受傷無法行動的弟兄。

沒過多久,霍弘光又把一營派了上去,還讓警衛連與偵察營做好了上陣準備。

這個時候,葉振邦已經帶著三營官兵達上了卡車,

安州的戰鬥還沒結束,三營的戰鬥結束了。

上去的時候,三營總共有四百三十七名官兵,後來陸續的補充了四百多名兵員,撤下來的時候,一個連都不到,只有七十四人,這還包括了從戰場上找回來的十一名傷員、以及提前撤退到河對岸的三十七名傷員與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