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覷、暗暗嘀咕的時候,劉秀出現了。對典籍非常熟習,並且素好整潔的劉秀,是整個大殿裡,唯一真正穿著合乎制度的漢服,並且也將漢服穿得格外風神俊朗的一個人。

西漢老臣們看見劉秀的風采,頓時有恍如隔世的感覺,彷彿劉秀的出現,將逝去的大漢王朝又活生生地展現在了他們的面前。他們喜不自禁,紛紛感嘆:“真沒有想到,我們這把老骨頭還能看到舊日的樣子。”

整個玄漢王朝,只有劉秀使他們產生了好感。玄漢王朝雖然定都洛陽,但是實際勢力所及,只有大部分的河南以及長安、南陽等地。在這片區域之外,充斥著各種旗號的地方割據武裝,他們對“更始帝”嗤之以鼻。而洛陽開闊的地勢,更有容易受人侵襲的弱點。

為了保證王朝能夠坐定天下,一定要招降各地的武裝,尤其是冀州一帶(緊鄰玄漢的河北地區)。這是一項非常危險的任務,誰有這個能力和勇氣去完成他?新任大司徒劉賜,是劉玄和劉秀的堂兄,他清醒地意識到,整個玄漢王朝的文官武將裡,只有劉秀有這個能力和勇氣。更始帝劉玄很想讓自己的親信幹這件事,因為被招降的軍隊勢必要與去招安的將領產生深厚的交情。

可是他團團亂轉之後,發現事情確如劉賜所言,只有劉秀能夠擔此重任。無可奈何之下,劉玄任命二十九歲的劉秀為行大司馬事(代理三軍總司令),前往河北一帶招降人馬。同時,劉玄對劉秀很不放心,更隱隱地巴望他被不服招降的地方武裝一刀兩段。因此,他居然沒有給劉秀任何護衛軍隊。

劉秀接受了這項沒安好心的任命,只帶著自己的親信馮異等不足二百人渡過了黃河,出發了。

劉秀沿途考民情吏治,懲治了一批一批惡霸貪官,並且審理戰亂中積壓的舊案,平反大量冤獄,將因王莽苛政被無辜關押的百姓放出監牢、恢復生產,同時他憑藉自己對典章的熟練掌握,將所到之處的新朝苛政廢除,重新恢復漢時的官制法典。

劉秀愛民的名聲很快傳播開來,沿途的百姓聽說劉秀來了,都拿出家中最好的飲食遠遠出迎。官員們則贈送財物和美女。

劉秀對士紳百姓的好意,一如既往地婉言謝絕。財物拒收,而婢奴則送還與家人團聚。劉秀的舉止,得到了所過之處眾口一辭的好評和擁戴,許多人主動要求做他的部屬兵卒。

當劉秀一行來到鄴城(河北臨漳)時,他十年前在長安求學時的老友鄧禹找到了他。劉秀見到老朋友非常高興,與鄧禹同食同睡,徹夜談論天下大事。

談話中,劉秀詢問老友:“我如今奉皇命管治河北,你遠來投奔,想要我安排一個什麼官職給你呢?”鄧禹回答:“我現在不想做官。”劉秀很驚訝,笑道:“那你甩下家人來找我,不會只是想追憶友情吧?”鄧禹開啟天窗說亮話:“我的心願,就是你日後威加海內、一統天下,成為一代明君,而我鄧禹能夠在你身邊為你所用,以開國功臣名留青史。”

鄧禹的來到和他不加掩飾的直言,觸動了劉秀的心思。跟著劉玄只能是重蹈哥哥的覆轍。他又想起了當年“劉秀得天下”的預言。少年時的壯志又重新燃起。他接受了鄧禹的建議。

這個秉燭夜談的夜晚,使中國從此誕生了一位帝王。

來到河北邯鄲的時候,劉秀招攬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人材:鉅鹿人耿純。他是當地有名的豪族鉅富,對劉秀的才幹見識欽佩不已,甘願投靠。

與人才同來的,還有一個西漢皇室後裔劉林。劉林一見劉秀,就把一個絕招拿出來兜售:“如今赤眉軍勢大,我有一個好主意,可以把他們殺得乾乾淨淨——挖開黃河的堤壩,教他們有死沒生。”這個主意既狠且辣,劉秀悚然而驚,斥責道:“為了滅敵得富貴,堤岸兩邊的百姓和萬千生靈,竟然全不在你眼裡?你不覺得太過殘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