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以國法。他放高聲調說:“昌宗受到特別的恩典,我明知堅持意見不會有好處,但大義激於內心,雖死而不遺憾!”武則天無奈,只得讓昌宗到御史臺去受審。宋璟正在審問,突然又傳來武則天赦免昌宗的命令。宋璟說:“先沒敲破這小子的腦袋,實在感到遺憾!”
第三項政略是繼續推行均田制,發展農業生產,抑制豪強和土地兼併,獎勵墾荒。她多次釋出詔令勸諫農桑。對於各個州縣,如果農民耕地增加,農家有餘糧,就對他們進行獎勵。否則,就必須受到處罰。武則天促進社會改良的政策,打擊了士族勢力,使庶族地主勢力得到發展,部分解放了社會生產力,社會矛盾也有所緩和。生產力明顯有所發展。652年全國有380萬戶,而到705年,即增加到615萬戶,就是顯著的例證。
第四項政略是抵禦外患,保衛疆土。她重視加強邊防,改善同少數民族的周邊關係,對於維護國家統一、鞏固邊防、發展商業等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武則天執政期間的一個重要功績是打擊吐蕃、突厥族的進犯,安定了邊疆。692年,唐王朝以王壽傑為將打擊吐蕃族的屢屢進犯,獲得全勝,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西部邊防平安。武則天恢復了原有的安西四鎮,原已中斷的通往中亞西亞的“絲綢之路”也得以再次開通,使大唐帝國的聲威重震西域。
以上各項政略的實施,使女皇執政時期的中國,上承“貞觀之治”,一直保持較為興旺發達的局面,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人口倍增,邊疆穩固,國家統一,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而雄厚的基礎。但新的危機又出現了。
風流女皇
長期忙於政事,武后開始感到疲倦,再加上武則天雖與群臣在表面上維持著良好的君臣關係,但當年的濫殺所造成的陰影始終無法徹底驅除,因此,她的晚年是很孤獨的。在這種心態下,她求助於自己的男寵。
善於奉迎的太平公主是高祖的第18個女兒,一向和武后關係很好。她從市井中找來一個名叫馮小寶的美男子當作調諧陰陽的“靈藥”獻給太后,居然使年逾50歲的太后第一次真正嚐到了過去傳說中的閨房之樂。
可以說,這朵豔麗絕倫的牡丹花,是在即將凋謝時才第一次體驗到性愛滋潤的歡愉。為了能讓馮小寶經常進宮,太后將他送往洛陽名剎白馬寺,落髮出家成為住持,賜名薛懷義,他仗著太后的寵愛為非作歹,連貴為皇親的武承嗣和武三思都爭先為他打馬開道,其他朝臣只好敢怒而不敢言了。
後來,當薛懷義聽說皇帝又新寵幸了一位御醫時,他憤怒中竟將用6年光景修建起來的天堂和大佛付之一炬。皇帝終於忍無可忍,派太平公主誘騙薛懷義入宮,在瑤光殿中用網罩住後擊斃。
薛懷義仗誅不久,一度侍候皇帝的那位御醫原本就是一箇中年的溫和男性,也因身體虛弱而被趕走。在這時候,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把年輕貌美又精通音律的張宗昌推薦給了母親,武則天一見之下,十分寵愛。不久,張宗昌又把哥哥張易之拉了進來,於是,兩兄弟就代替了前面的兩人,成為武則天的又一代男寵。
張昌宗是一位世家子弟,橫笛高手,當他身著盛裝出現在後宮時,就連宮中年長的女官們也不由地發出讚歎之聲。這是一個俊美得令武則天心魄迷蕩的美男子,連男人見了也不能不動心。武則天立即封張氏兄弟以高官、豪宅、奴婢、財物。
由於武則天在私生活上很需要他們,又在政治上依靠他們,所以,他們兩人的權勢越來越大,其勢力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以至連武承嗣、武三思這些武氏諸王也像當年奉迎薛懷義一樣,爭先恐後地討好這對美少年,親切地稱之為五郎、六郎。
武則天越到晚年,越是追求閨房之樂。她命僧人胡超調配長壽藥,經過3年的歲月,耗資甚巨,終於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