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聲雷動,重新保護玄宗西逃。太子李亨逃往靈武(在今寧夏境內),在郭子儀、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將領的支援下,即皇帝位,是為唐肅宗。
早年,玄宗曾經在勤政樓東間設大金雞障,裡面放置一張大床榻,捲去簾子與安祿山坐在一起,觀看樓下的百戲。太子李亨勸諫說:“歷觀今古,沒有聽說過臣下與君主同坐一起看戲。”玄宗私下說:“安祿山有異相,之所以坐在一起是為了禳除兇星。”又曾與安祿山夜宴,安祿山醉臥化成一條豬但是長著龍首。左右立刻告訴了玄宗,玄宗說:“這是豬龍,沒有什麼作為。”始終不殺安祿山。
等到安祿山叛亂後,人們才回想起當初術士李遐周說過的預言詩:“燕市人皆去,函關馬不歸。若逢山下鬼,環上系羅衣。”其中“燕市人皆去”說的是安祿山與薊門之士叛亂。“函關馬不歸”是哥舒翰失守於潼關。“若逢山下鬼”是一個嵬字,即馬嵬驛。“環上系羅衣”,指的是楊玉環常以假髻為首飾,喜歡穿黃裙。天寶末年京師有童謠:“義髻拋河裡,黃裙逐水流。”到此都應驗了。
後來,安祿山派部將孫孝哲進入長安,自己仍留守洛陽。這時安祿山的將領日夜縱酒,沉溺於聲色財賄之中,已無再進取之意,因此唐朝的軍隊得到了重整軍備、調集重兵的機會。長安失陷後,郭子儀、李光弼奉命率軍5萬自河北至靈武
,壯大了朝廷的聲勢。河西(今甘肅武威)和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安西(今新疆庫車)節度使的兵也來會合。唐軍廷又得到回紇、于闐及西域諸族的援助。757年正月,安祿山被他兒子安慶緒所殺。李光弼堅守太原,屢敗敵軍;郭子儀收復河東郡(今山西永濟蒲州鎮),解除了側面敵人的威脅,為收復兩京做好了戰略的準備。這年九月,廣平王李俶與郭子儀率軍從鳳翔出發,攻克長安,十月收復洛陽,安慶緒逃往鄴郡(今河南安陽)。此時,留在范陽的史思明不願受安慶緒的節制而歸降了唐朝的軍隊。唐軍封他為歸義王,任范陽節度使。但唐軍又策劃消滅他。這件事被史思明知道後,他又開始反叛,與安慶緒遙相聲援。
758年9月,郭子儀、李光弼等九節度使統兵20餘萬,後增至60萬,討伐安慶緒,包圍了鄴城。第二年三月,史思明率兵來增援安慶緒,唐軍60萬眾潰敗於城下,而這時的史思明殺死了安慶緒,回到范陽後,史思明稱大燕皇帝。9月,他的叛軍攻佔了洛陽,與唐軍相持一年多之後,他被他兒子史朝義殺死了,這時叛軍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762年10月,唐軍收復洛陽,史朝義走投無路,被迫自殺了,這場持續了八年的“安史之亂”才告結束。
正是由於唐玄宗晚年荒淫奢侈的生活,不理朝政,任用奸臣,才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發生。“安史之亂”使當時生產大受摧殘,田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戰亂雖平,安史部將勢力並未消滅,藩鎮割據局面由此形成;中原戰亂地區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吐蕃對唐的侵擾也日益頻繁,唐朝國力大為削弱,其全盛時代也從此結束了。
唐軍收復長安和洛陽後,玄宗於757年12月返回長安,閒居於宮內甘露殿。他懷念往日的尊榮,目睹眼前的淒涼,傷感嘆息,愁苦鬱悶,漸漸成病。762年4月病危,他還念念不忘楊貴妃。傳說他還請方士作法,想招來楊貴妃的亡靈相會。死前的一天,他吹了幾聲紫玉笛,聲調極其悲涼,然後命令名叫宮愛的宮女為他沐浴更衣,臥於床上。當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