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
這一戰是不能吝嗇代價和軍費開支的,要一戰打的日本一個世紀無法翻身。
打完之後還有戰爭索賠,慢慢耗,長期耗,耗它兩年三年也沒有問題。
從這個戰略上來說,趙庭柱、張亞虎、傅良佐這一批急性子,以及重機械化的主導將官是肯定不適合的,幾經挑選,宋彪選擇讓蔡鍔擔任前線總指揮,劉賡雲擔任前線參謀總長,舒方德去前線擔任教導長。
舒方德最大的好處就是了解空軍,非常熟悉空軍那邊的高階將官,以空軍上將的軍銜復員參戰也有利於前線總指揮部以空軍為主要力量對日本實施壓制。
宋彪想讓蔡鍔去負責朝鮮戰場的指揮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因為蔡鍔是那種膽大心細的人,在目前這一批的陸軍上將中,他是大陸軍主義最不嚴重的那一位,也不是張亞虎那樣的急性子。
蔡鍔的缺點就是對現代的大機械化缺乏非常深入的瞭解,但在朝鮮戰場上,這個缺點不是很厲害,而且有劉賡雲這位機械化研究最深入的學院派彌補。
恢復軍銜的這兩年裡,蔡鍔一直擔任後勤部的部長,主要負責後勤工作,基本是去年底,他才知道自己有可能再次出戰,上半年一直都在中央軍部的安排下和劉賡雲一起在朝鮮調研。
換而言之,蔡鍔和劉賡雲這個搭檔組合在年初的時候,宋彪基本就已經考慮清楚了。
兩個人目前都在丹東,現在直接上任就行了。
這兩位的軍事才能還都不算是特別高明,但他們之下就厲害了,他們下面抽調過去的軍長、師長、旅長都是國共兩軍名將的班底,即便很多是大家不熟悉的,可同樣都是非常有軍事才華的中級軍事將領。
帝國的軍事教育在世界範圍內絕對是首屈一指,人才永遠不是問題。
南線的琉球戰線和太平洋戰區都是以海軍為主體,這自然是陳厚甫和嚴厚鏵兩人負責,宋彪對此也沒有太多的選擇。(未完待續。)
第290章 時代已經變了
在中日兩國正式宣戰的這一天,蔡鍔和劉賡雲都在丹東的前軍墾局的辦公樓裡,和他們兩個人在一起還有陸軍中將張自忠,三個人將朝鮮地圖攤開在一起研究。
軍部電令已經下來了,蔡鍔就是中央國防軍東北國防軍總司令,另一位東南國防軍總司令是海軍中將嚴厚鏵,這一位因為三都澳海戰已經同新上任的國防大臣陳厚甫、中央總參謀部海軍參謀總長陳季良一起授予海軍上將軍銜。
原國防大臣陳其採則轉而擔任中央國防委員會國防協調委員和中央軍部後勤總長,同蔡鍔互相調換了位置。
這些都是好訊息,但是蔡鍔這個時候的壓力也是很大的,皇帝的諭令已經抵達,要求東北集團軍暫時不要管戰略上的勝負輸贏和得失,搶先進攻漢城,確保漢城和仁川的二十多萬國民能夠順利撤退,在旅居朝鮮的國民大體撤退之後,如果因為兵力和戰略得失而棄守漢城是可以接受的,甚至丟失平壤也並不是嚴重問題。
這些是皇帝的原話。
這給蔡鍔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中日之間關於在朝鮮駐軍一直有嚴格的互相約定,帝國國防軍在朝鮮平壤只駐紮著中央陸軍第22步兵師,在開城駐紮著中央陸軍第103特種山地旅。
第22步兵師屬於常規機械化師,依靠鐵路快速進攻漢城是可行的,但是日軍因為軍事力量集中,而且準備的更為充分,很快就可能直接抽調幾個師團上來圍攻,一旦在仁川和漢城死守,第22步兵師就很可能抽不回來。
此外,日軍駐守在漢城的第10步兵旅團也算是日軍精銳。駐守在全州的第8師團曾算是鋼軍,現在如何還真是很難說。
蔡鍔就和劉賡雲在一起商量,此次的東北國防軍在編配上主要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