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八方相助(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一樣哈。感覺什麼事情都不用自己操心,那人把你放在心上,就會什麼都想到你前面。
她寫信回去,大大地表揚了蕭令衍。希望他能再接再勵,繼續努力。
接下來她又收到了尚德長公主和崔夫人派人送來的一些書籍和邸報。
這些書籍裡有農書、格物理論,也有雜記、遊記,都是記錄了大晉各方面情況和風土人情的,對趙如熙也有一定的幫助。
她正開心地看書呢,康時霖那邊把她叫去了。
康時霖道:「彭大人那邊派人來問,你這段時間怎麼不往國子監去了?那裡的幾位先生都問起你呢。問你是不是不參加會試了。」
趙如熙心裡又是一暖。
世上還是好人多啊。
她把自己的顧慮和自己的打算跟康時霖說了。
康時霖點點頭:「你想的也對。他們一心對你好,你也不能不顧他們。」
他想了想:「這樣吧,我跟他們說,他們給學生考試出的題目,都給你來一份,就送到我這裡來。你照著題目寫了文章,送到我這裡來,我再幫你送到彭大人手上,讓他們幫你批改指點。這樣先生們對外就能說是礙於我的面子,不好拒絕;他們不是專門要指點你。這樣迂迴一下,對他們的影響就小些。」
趙如熙心裡感激,站起來朝師父深深一禮:「如此就多謝師父了。」
「你三位師兄那裡,各自衙門那方面的書籍和文章應該不少,我叫他們整理一下,派人送給你。」
趙如熙大喜,又是一禮:「多謝師父。」
關於朝廷用人方面的政策和做法,趙如熙不是很瞭解。
就比如官吏迴避制度。
東漢時期有「三互法」。《後漢書·蔡邕傳》裡就有「三互謂婚姻之家及兩州人不得互動為官也」的記載。這種掣肘的存在,造成有的州郡官吏得不到及時選用,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擺脫施政者個人關係對政治的幹擾,推動政治上的清明。之後的朝代大都遵行這個原則,不過寬嚴程度不一。
大晉朝是不是在這方面也跟東漢的這個規定一樣,還是有所不同?
如果她不瞭解,會試的時候出到這種題目,她就完全抓瞎。不管你文章寫得太好,不清楚朝廷政策,也寫不出所以然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