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雲道:“也只當如此了,我等還可再想別處,再加說明。”

歸莊道:“原來這書就是你們這樣想出來的,我也願出一份力。”

幾人笑了,都表示求之不得,虞山道:“這賈府表面都在長安,北京都中,將這十二釵中大部都寫作土生土長的京城人士,事事多寫在京城,然則再表明南京在南方,這樣我大明南北二京的架子就明顯了。”

柳先生道:“我大明對女子雖沒書中寶玉那般憐愛,卻也比如今清庭好上百倍,此在書中需要明示。”

歸莊道:“正是,既然這男子都是濁物,我亦願做書中一紅顏也,從今改別號了,就稱歸妹是也!”

人們都哈哈大笑,虞山道:“好,金陵又多一歸妹也。”

笑了一陣之後,虞山沉聲道:“按弘智與慧明只見,此書需要多多請人來試看,以便確認觀者讀此書那看明白多少,何處又太過淺顯,隨之改之。這樣等書寫成,便可保萬無一失。”

歸莊道:“那我便是這第一個閱讀之人了!”

虞山道:“餘主修此書,你們皆可批評,如此相互協作才好。”

“好!”

大雲問道:“既是十二釵,那這是否有十二個女子一一對應?書中女子眾多,如何解決?”

虞山回道:“待我匯總一翻。”說著他抬眼想了一會。

“十二個是不夠的,可以按等級分十二釵正冊,再加一個副冊,需要時可再加一個又副冊,再有便不用錄冊了。”

歸莊道:“好!待我現在就去閱讀評批,看看我能看懂幾分。”

幾人見他的著急樣,都笑了。

歸莊又問:“我看前面寫事多是分開夾寫,怎麼這司棋一段連著寫,反而看著情節不連,順序不通呢?”

其他人只笑,慧明便回答:“我等只管將史實按書中方法改編成故事,至於表面故事是否連貫,則交給虞山公這主修了。若一直連著寫一人或一件事,別人容易看出,固需要精通文章的人將他改編,分段安在各處,使之表面亦成好文章。”

虞山解釋道:“此事如同刀口舔血,稍有不慎,必定白費功夫。固將原來的事,拆分各處,這樣他人看了後面,忘了前面,便沒有此危險了。”

歸莊道:“原來如此,那這司棋一段事,也要拆開分寫在各處了?”

“自然要分,否則也不成文章也!”

“高!”歸莊又問:“既然這地域已經明瞭,年代卻不能用大明年號了,若用,必然露餡!”

虞山道:“慧明早想過此問題,我等乃是明朝遺民,絕不會認他清虜年號,便用我華夏干支紀年,作此書年代。”

“如此甚好!”

慧明道:“具體哪年不必寫明,太容易被看穿對應,只需在關鍵日期註明幾月幾日便可了。”

歸莊又問:“此書原名《石頭記》又有何意?”

慧明便將石頭隱喻史書的緣故說了,又說:“如今已不是這般簡單了。”

歸莊再問:“為何?”

虞山解道:“願意是這賈寶玉隱喻國朝,出生隨戴一塊玉石為史書,名喚通靈寶玉,與寶玉一同經歷人世間夢幻一生,隨身記下所有之事。

後又將傳國玉璽表示賈寶玉,吾又在通靈寶玉上寫了‘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八字,以模糊賈寶玉與通靈寶玉的關係,這樣真真假假,讀者就糊塗了。”

“原是這樣想來,想必這通靈寶玉也絕非可等閒視之。”

慧明走到他面前道:“待我將關於通靈寶玉的地方,指與先生看,且看他滿清如何改編這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