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文官領兵的壞處(第3/3頁)
章節報錯
由於明末的文官本身文人士大夫階級,天然的就與下面的丘八有距離感,士兵粗魯無禮,他們自覺高雅。士兵在前面吃灰,他們則在後面享受,還必須擺足了官威,甚至貪汙腐敗,剋扣軍餉,這就更加拉開了與一線的距離。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戰場的感知能力是嚴重不足的。
舉個例子,有一次朱棣北征蒙古的時候,意外遭遇蒙古騎兵,就在一個文官不知所措的時候,朱棣已經領著三千騎兵衝出去好幾裡了。
再比如己巳之變的時候,皇太極領著數萬騎兵從袁崇煥負責的薊遼防區突入關內的時候,他都不知道有這回事。
再比如明末最能打的文官將領洪承疇,在松錦大戰中,就被皇太極偷了後勤糧草基地。
等後文具體看了他們打仗的細節,就會發現,在決勝時刻,不管是普通的官員,還是像袁崇煥,盧象升,洪承疇這樣的所謂“名將”,都會犯致命的錯誤。
所謂兵者詭道也,搞教育出生的他們,總是差了那麼一點點,同樣是對陣清軍,泥腿子出生的李定國,劉文秀就比他們的戰績輝煌的多。
這就是後來賈寶玉論文死諫、武死戰裡說的:他們當文官時,只知道一味死諫,當武將時,只知道死戰,自己死了倒是一了百了,置於國家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