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6集《妙法蓮華經》(第4/10頁)
章節報錯
從空掉下來的時候,它的本能發作了——它的翅膀是很強壯的——展開它的翅膀,快要落地的時候開始飛翔,飛起來了。老鷹也是這樣,它失去它的本來面目了。它本來是一個老鷹,它本來是有強壯的翅膀,是可以飛行的。它為什麼不可以呢?輪迴的後遺症,生命經驗!因為它長時間跟雞在一起。
諸位!“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其實我們的心本來清淨,現在為什麼惹那麼多塵埃呢?因為我們有過太多的生命經驗。所以它弄得我們現在如《楞嚴經》說的“迷己為物,認物為己”,就是被物化了。我們本來是一個清淨、沒有形象的水,但是輪迴久了以後,我們這個水變成有個性了。你看我們現在有個人的個性、有想法、有愛憎取捨。
這個水,你把它倒到方形的杯子,它變成方形;你把它倒到圓形的杯子,它變成圓形。所以,我們現在這個心態如果不歸零,那根本沒辦法修行。
把杯子的水全部倒掉,恢復它的本來沒有形狀的水。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要把一念心識轉成一念心性,就是把心帶回家,這是第一件事情,達妄本空。這樣才能把過去的那些顛倒妄想放下。觀照一念心性,當體即空,就拉到了生命的清淨的原始點。
乙二、觀心 丙一、心即實相;丙二、觀十如是;丙三、總結
第二個是重點,“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假觀。這個假觀其實是法華三昧的關鍵。前面那個“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那是個前方便。諸位!前面是安心,是前方便,觀心是關鍵。《法華經》怎麼啟動佛陀的法界?怎麼在汙泥當中啟動一朵蓮花?就是,往下看,觀照十如是。
丙一、心即實相。
我們看第一段。
一、心即實相,初觀為因,觀成為果。以觀心故,惡覺不起,心數塵勞,若同若異,皆被化而轉,是為觀心。
前面是安心,先把心安住。安住以後,開始觀照了。觀照的目的就是啟動佛法界。我們看天台智者大師怎麼說。
“心即實相”,我們一念心性當體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就是中道實相。所以中道實相不要去求,本來就是中道實相。說,欸,我為什麼不是中道實相呢?因為你現在是打妄想,你現在是一念心識。但是,如果你把它回到原始點的時候,我們一念心性本來就是真空妙有的。
前面講真空,那怎麼啟動妙有呢?修即假。“初觀為因,觀成為果。”所以你開始觀的時候,已經成就成佛的因;觀成以後,就是成佛的法身的功德。觀照一念心當體即空即假即中,有兩個好處:第一,“惡覺不起”,對煩惱產生調伏;第二個,又產生好的引導。“心數塵勞”,種種心識的活動,或者一個或者多個,都能夠轉煩惱成菩提。是為“觀心”。
諸位,觀心是成佛的捷徑!改造生命,從行為上改造那叫做遠路;先從思想改造是捷徑。就是說,我們要成就佛陀的功德,第一件事情,先把自己的思想改造成佛陀的思想,就是先開示悟入佛的知見。
丙二、觀十如是
那麼,佛的知見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往下看,就十如是了。
這個《法華經》的十如是,是整個〈方便品〉的關鍵的核心思想。十法界十如是,我們把它念一遍。
二、如是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等。
《法華經》說,我們在觀心的時候有十個重點:
首先,觀察它的相狀。相狀就是表現在外的,叫做相狀。天台智者大師把這十法界分成四塊:第一個,三惡道的相狀是苦惱相;第二個,三善道的相狀是安樂相;第三個,二乘的相狀是涅盤寂靜相;第四個,佛菩薩的法界叫做悲智雙運的相狀。四種相狀。這個你待會可以對照我們的附表第三面,它有十界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