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25集《妙法蓮華經》(第6/7頁)
章節報錯
也就是說,這臺車子的設計是一百分的,結果跑到我們手上變成三十分了,這怎麼回事?所以佛陀說,“意趣難解”,這一言難盡。我把好的東西丟給你,結果你弄成這個樣子。那到底問題出在哪裡?佛陀要解釋了。
子四、顯示真實 分三
我們看“顯示真實”。
以前,對這件事情佛陀是默然,不表示意見的。你修四諦十二因緣成就涅盤,佛陀也不表示意見;你修六度成就功德莊嚴,我也不表示意見。但是你們現在出了狀況了,你們現在生起疑悔——當你們成就聖道,看到諸佛菩薩的功德以後,心生疑悔:到底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學佛我只得到這樣子?佛陀這個時候不能默然了,佛陀要解釋為什麼了。好,我們看“顯示真實”。“顯示真實”當中分三段。
醜一、大事因緣
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這個是整個修行成敗的關鍵,就是一個理觀的智慧要出現了。為什麼佛陀施設的法門這麼難理解呢?因為佛陀的出世有一個很重大的目的,就是一大事因緣,也是佛教裡面最核心的思想。
什麼樣的思想、什麼樣的目的呢?“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呢?因為佛陀要使“令眾生開佛知見”,要開啟佛陀的知見,就是佛陀的智慧,“使得清淨故”,而“出現於世”。進一步,開了智慧以後,佛陀要讓眾生的心中顯示智慧,要把智慧給顯現出來;顯現出來以後,要我們慢慢悟入佛陀的智慧,最後要我們如實地證得佛陀的智慧。這個就是佛陀以一大事因緣——以“一大”的目的,而“出現於世”。
這段經文等於是說明了一個理觀的智慧。這個地方我們分成兩塊來說明:第一個,先講什麼是佛陀的知見;第二個,它成就的次第。為什麼要分成開、示、悟、入這四個次第。
我們先看什麼是佛的知見。在講佛的知見之前,我們要先談談眾生的知見,因為這是對比的。
我們現在是一個眾生的知見,另外一個叫做佛的知見。眾生的知見跟佛的知見這兩個之間的關係,就好像冰跟水的關係。
你看,本來是一個水。水是怎麼樣?水是沒有形象的,但是你把水放在玻璃杯裡面,放到冰箱去冷凍,它就變成有形狀了。它可能變成方形的或變成圓形的,但是它的本質還是水。我們只要透過一個正常的方法,就可以把這個有形狀的冰塊再融回為無形狀的水。這說明什麼呢?我們的本質跟佛陀的本質是一樣的!
但是,我們在三界裡面流轉,我們的人生經驗太豐富了,我們上至天上,下至三惡道,哪裡都去過了。而去過以後最可怕的是,我們每一生所走過的路,都留下太多的痕跡,留下太多影像。尤其是讓我們特別痛苦的事情、讓我們特別快樂的事情,這個影像在心中,已經被我們牢牢給抓住了。就是說,我們的心本來是清淨本然,但現在既不清淨也不圓滿了。我們現在已經怎麼樣?被物化了。我們已經被塑造成一種個性了。就是,哦,這個人有個性:這個人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他喜歡得到什麼,他不喜歡得到什麼。就是,我們本來是一個沒有個性的“清淨本然、周遍法界”的心性,結果因為很多相狀長時間的累積,已經把它給物質化了,定型了。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所以這個地方佛陀講出一個訊息:不是法門有問題,是我們能操作的心有問題。所以這個地方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