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60集《妙法蓮華經》(第3/8頁)
章節報錯
己逼到畢竟空以後,才會怎麼樣?才會畢竟有,所以才會“春至百花開,黃鶯鳴柳上”。凡夫從因緣裡面得到了三界的果報,二乘人從因緣生裡面得到了涅盤寂靜,但是這都是一種執取。凡夫更嚴重,是我執。二乘人叫做法執,執著涅盤也是法執,所以用無生來破法執。你知道一切法畢竟空,才能夠知道萬法唯是一心。
所以,諸法因緣生是最基礎的,諸法無生是中間。你知道諸法無生,你就知道諸法是唯心所現了,大概就可以知道了,就再往無生契入,就是“春至百花開,黃鶯鳴柳上”,那一切法就是聲音、相狀,就在心中現出來。所以說,以無所得為方便。
其實大乘佛法,無生是很重要的。你契入真如要無生,淨土宗的感應道交也是要無生。蕅益大師說,你要真正體達無生,要不然你怎麼說:眾生業障深重,彌陀萬德莊嚴,臨終怎麼感應道交呢?你要把因緣拉到原始點,就是因緣沒有生之前。諸法是因緣才生,對不對?那因緣和合之前呢?那就是無生。就這樣子的。所以,“若實無生無不生”,你一定要把自己的生命拉到無生,然後你才能夠契入一心真如,這是個關鍵。所以佛陀講法空思想來破這個偏空涅盤。
寅二、合心無希取
前面是講到用般若的無生觀來修一切善法,來成佛。窮子對這樣的一個法,一開始是沒有希取,只是了知而不希取。
如彼窮子 得近其父
雖知諸物 心不希取
我等雖說 佛法寶藏
自無志願 亦復如是
這就好像當時的窮子,他靠近父親,父親讓他掃廁所,廁所掃乾淨以後讓他掌管珍寶,但是他內心不希取,他只有了知而不希取。就是“我等雖說,諸法寶藏”,就是二空真如秘詮實相,所以它是一切佛法的秘密之藏。但是,我對於這樣的二空真如所顯的六度波羅蜜,“自無志願,亦復如是”。
其實這個地方前面有說過,他為什麼不希取呢?兩個理由:一個是年紀老邁,第二個得少為足。因為聲聞人以為繼承這些珍寶還要種種的造作,他覺得年紀大了,精神體力實在是不堪再做修行了。但是他不知道,這種理觀,你什麼事都不要做,你只要觀念改變。觀念改變就好,你就能繼承家業。它跟前面的權法的有為造作不一樣。四念處是很辛苦的,修六度也是很辛苦的,但是繼承家業是當下一念相應就可以了。他以為是還要去有為造作,所以他心不希取。
,!
這下面會詳細說明他沒有希取的理由。我們看經文。
我等內滅 自謂為足
唯了此事 更無餘事
我等若聞 淨佛國土
教化眾生 都無欣樂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
皆悉空寂 無生無滅
無大無小 無漏無為
如是思惟 不生喜樂
對於領知家業,這麼多的珍寶,他為什麼不生希取呢?“我等內滅”,因為我已經向內證得了滅諦,成就了我空的真理。我一開始就是追求安穩,也沒有要成佛,我要的是了生死,所以我覺得已經滿足我的心願了。“唯了此事,更無餘事”,我認為所作皆辦了。因為我就是一個窮苦潦倒的貧窮子弟,多生多劫深受生死業力的折磨,我的涅盤可以保護我。他覺得這樣夠了。
所以,在般若會上,“我等若聞,淨佛國土,教化眾生,都無欣樂”。對於怎麼樣去上求佛道,怎麼去下化眾生,成就功德莊嚴,圓成佛道,我沒有好樂之心。“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悉空寂。”這個是空三昧。聲聞人的空性,我們講過,是從無常切入的。你用無常觀來看一切法,那沒有一個東西有價值的。即便是功德都是無常,因為無常故苦,苦即無我。
所以,整個我空思想是排外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