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不少於百分之三十!”

這一下,滿朝皆驚!

三成利?

在工業極其缺乏的農業時代,財富大多來源於農業,三成利何其恐怖?

大漢缺銅,銅在大漢很貴。

袁華其實手裡有中亞最大的銅礦,那地方全露天開採,含銅量極高,以不奴族的冶煉能力,直接賣給大漢銅料,三成利肯定能保障。

中亞地區最大的露天銅礦是哈薩克的博茲姆查克(bozymchak)露天金銅礦,就在他手裡。

這地方,直接挖出原石冶煉,可以同時得到金和銅,支付本金和利息完全沒有難度。

但他不會老實這麼說,他指著美洲說道:“我會成立商會,用募集之錢,出錢僱傭工人,去美洲開挖礦場,保證每年回流之銅銀金絕對有三成獲利。”

這下人們明白了,這傢伙是在蠻荒之地找到了一些礦,找人開礦來賺錢。

但所有人也都知道,這要是成功,那每三年財富可以翻一翻,那還得了!

鄧太后敏銳的發覺,這是一個充盈皇家內庫和幫助鄧家富裕的機會,笑道:“這樣我皇家購買一萬貫,鄧家我可以做主購買三千貫。”

眾官員一聽,這快一半就定下來了?

一時之間,眾人交頭接耳,廣場上有些嘈雜。

大司空大聲喊:“要參與,自己會後去找袁先生。”

玉米和紅薯也已經蒸好,眾人嘗試過以後,都覺得這兩種糧食的味道非常好。

袁華最後,將所有東西交給大漢,而他要的大漢回禮也很有意思。

那就是請送一千工匠去不奴族的山海城,充實山海城的漢民,作為此次的回禮。

皇帝應允,讓大司空安排,移民千人工匠,去到不奴族山海城。

當皇宮中的那場重要會面落下帷幕之後,訊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遍整個京城。一時間,各大世家紛紛聞風而動,如潮水般湧向鴻臚寺的驛站。

一輛輛裝飾華麗、氣勢恢宏的馬車源源不斷地駛來,原本寬敞的街道瞬間變得擁堵不堪。馬嘶聲、車輪滾動聲交織在一起,喧鬧異常。面對如此混亂的局面,鴻臚寺的官員們不得不匆匆忙忙地跑出來維持秩序,並著手安排各個世家的車馬停靠事宜。

這些世家們一個個心懷鬼胎,雖然表面上不動聲色,但內心卻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們最終還是決定小小地嘗試一下這個新的機會。於是,各家或多或少地投入了一些資金,數額大多在千貫上下。袁華用利益捆綁,將東漢的各個世家全部拉入了對外擴張和貿易的浪潮之中。

現在,風起於青萍之末。

至此,大漢的世家們彷彿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著,第一次將目光投向了那片廣袤無垠的海外世界。他們滿心期待著能夠從中獲得豐厚的利潤和無盡的財富,心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憧憬與渴望。而這一切,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袁華反手,用這批錢從各個世家再次購買大量他們的匠人和僕從,以及長江入海口的大量土地。

於是,這個遊戲就變成了,不奴族在大漢有一個融資渠道,在洛陽成立商社,每年用中亞的銅和金支付紅利或者兌換本金。

在透過這個商社不斷招募和購買人手,源源不斷的送往不奴族的中亞地區和南海城。

這是一個利用人性貪婪的迴圈,以不奴族的貴金屬礦場為根基,向大漢一點點釋放銅和金,一點點刺激大漢世族的慾望。

然後,袁華將要利用這些慾望,再一點點推動大漢的政策向海外開拓傾斜。

袁華已經從購買世家的僕從可以看到,這些人在投入立刻就能回收一部分錢財上,表現的非常積極,全力在配合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