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心裡卻劃過一絲不安。“臣愚鈍,還希望殿下可以明示。”
子桑統笑了,看回韶知遠:
“岳丈,小婿確是帶著箏兒來見您老人家的。如今天下事多,柏家稱權,小婿尚且不知這後頭還會發生什麼事。箏兒平日出宮不易,岳丈,該見一見的…”
言語懇切,韶知遠不禁心中揪痛。柏家的確稱權,但是有反心的恐怕也只是柏道成一人。只不過口頭上說著容易,並沒有任何實據扳倒他、也沒有權勢與其抗衡。
韶箏聞太子所言,眼淚不禁瀰漫。
“箏兒,你且莫這般…”
子桑統一見韶箏流眼淚,整個人便大失方寸。站在一邊,不斷拿著錦帕去擦韶箏眼角流下來的眼淚:“箏兒,是我不好,我說錯話了。你別哭,太醫可吩咐過,你有孕在身,不可情緒太大波動。”
“殿下,臣妾…只是見了父親尤為掛念,故落淚。”
韶箏強笑,掛著淚珠回望已是半百之年的韶知遠。
“箏兒…”韶知遠苦上心頭,蹣跚老步朝自己的愛女走近。見女兒臉上盡是悲切神色,老相心中也是難受,伸手便去擁著女兒,連聲哭嘆:“箏兒…都怪爹不好,都怪爹沒有能力去幫你…是爹害了你啊…”
“父親…”韶箏悽苦,不再多言。
太子及太子妃在韶府留了多時,還在府中用了膳。用過晚膳之後,太子子桑統復又說回了今日為皇孫取名一事、說是希望能由韶知遠來選。
“大延子桑家,幾百年前,由武力開闢江山;這幾百年來,子桑家每一代的名字,皆是有著一統天下的氣魄和膽識。不多說遠,當今聖上,便名諱為‘懷’,寓意胸懷天下;而太子殿下名諱為‘統’,寓意一統江山;明王殿下名諱為‘揚’,寓意光揚子桑。”
韶知遠說著,續又捋了捋自己的鬍子:
“臣認為,子桑帝王家是從骨血裡帶出來的陽剛血性,毋須再取以氣魄名諱以壯大血脈本身的力量。皇孫是子桑帝位第二順位繼承人,如今盛世,臣希望為皇孫取一個文武兼濟的名諱,不失大方,也不負皇家。”
子桑統微微一笑:“此舉甚好,我也正琢磨著,卻不知何字諱適合?”
韶知遠同樣也是在當下沉思了一會兒。
半晌,韶知遠走至書桌跟前,捏起那支狼毫小筆來寫了一字、寫完後,復又對著那紙上的字端詳了一記,方笑著點頭,遞予子桑統檢視。
聿。(此字讀音為yu)
“聿?”子桑統又唸了幾回。
“此字,意文筆之墨,作為大延未來的帝王,文治江山是他將來的必修之課。臣希望,未來的皇孫能有著殿下的睿智和聖上的英明,再加上子桑家骨血裡的陽剛血性,這等,便是一個盛世之中該有的為人之君。”
子桑統點頭。看著此字,心裡不禁多了幾分喜歡。
聿…子桑聿。
☆、第16章 承運城
三月十二,江南。
那一路從京都南下的簡樸馬車,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的跋涉,方到達了一行人的目的地:江南承運城。
以江為界,公孫政的海固軍在南邊地區已經收納了大部分城池為起義軍,就等著把各地的軍隊集結好,然後一聲令下往大寧皇城攻去。
子桑聿以及連復幾人這幾日便在承運城的一處客棧落腳,由連信為探,幾日來一直往海固王公孫政的府上去送信,說是連家兄弟攜同元陽血脈求見。這幾日碰巧公孫政事忙,待公孫政忙完之後得了訊息,想了幾下,便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
這日,子桑聿等人正在客棧休息,便有一小隊海固軍的人找來,備了轎子幾頂,說是特來請幾位往海固王府而去。
“義父,你說這海固王會不會不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