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他就要把25旅旅部用大炮轟平。威嚇之下,張作舟只得帶領殘餘的官兵,放下武器走了出來。於大頭倒也沒做得太絕,允許張作舟帶著這些徒手官兵從北mén出城離開。

張作舟出了榆樹縣,先是逃到了哈爾濱,然後經海拉爾轉入關內,熱河抗戰期間又跟著堂兄張作相到承德督戰,結果又一路敗退下來,最後又跟著堂兄張作相逃到天津租界,從此退出軍界。

如果張作舟日後能成為一個成功者,那麼作為第一個舉旗抗戰的中國將軍,他肯定會成為很多人眼中的英雄,他的這個“第一”想必會被很多人提起。而且他的25旅,如果不算王鐵漢的被迫自衛,張作舟25旅是九一八當夜東北軍唯一一個,也是中國十四年抗戰中第一個堅決抵抗的部隊,並且第一次打死了日軍的中隊長,給日軍造成重大傷亡。然而不幸的是,張作舟在這幕歷史大戲中卻只能慘淡謝幕。而這個第一,再遠本的歷史上,也就落到了馬占山的頭上。

中國人總愛說,莫以成敗論英雄,但是張作舟既然被偽軍打敗了,那麼他註定只能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或許他的抵抗更多地是出於對張作相個人的忠誠;或許他的能力確實不濟,而且他之後在抗戰洪流中;置身事外而沒有堅持到底,但在這個時刻;作為第一個進行抵抗的中國將軍,他依然值得尊敬。

……

第五百八十二章 抗戰 東北 泥沙俱下(六)

第五百八十二章抗戰東北泥沙俱下(六)

25旅被打垮了,楊秉藻帶著投降的官兵被於大頭收編成了偽軍的一個團。

團長趙維斌,中校團附王錫山,率領曾在南嶺兵營奮勇抵抗日軍的李輔臣、張樂山兩位營長,收攏殘兵,向東開去,他們要去找馮佔海,一支在吉林大地還在堅持抵抗的東北軍隊伍,一支在無數東北軍觀望者面前孤獨抵抗的隊伍。

馮佔海是吉林省主席張作相的外甥;1917年,18歲的馮佔海離開農村老家,投奔自己的舅舅張作相;當了勤務兵。2年後他被舅舅送進東北講武堂第三期學習,1921年畢業後擔任上尉副官;6年之後就從上尉做到了上校;出任東北邊防軍副長官公署衛隊團團長。

在吉林東北軍裡的很多人眼裡;馮佔海恐怕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靠著舅舅大樹乘涼的親小而已,並無威望。所以熙洽也不是很拿他當回事。

日軍進入吉林後,有了日本人保駕,熙洽立刻就露出自己的真面目,連續三次派人給馮佔海送信,要求馮佔海或者帶兵回城,歸降日軍,或者拿錢走人,送他馮佔海到國外留學,但均被馮佔海拒絕。

在熙洽看來,馮佔海雖然是個團長,卻只是一個沒經過大場面的娃娃。沒了省府的糧餉接濟,馮佔海也只能乖乖就範。

可熙洽沒料到,馮佔海不但是個硬骨頭,而且還是不傻的那一種。

馮佔海接到熙洽的勸降信,一看苗頭不對,當夜就緊急分發彈藥,誓師抗日後迅速拔營撤退。

吉林城附近已經成了日本人和熙洽的天下,馮佔海帶隊迅速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實在是明智之舉。

馮佔海先東進樺甸,而後渡過鬆花江進入吉林省北部地區,直抵舒蘭、五常、阿城一帶。

而且,這馮佔海並不是蒙著頭趕路,他每到一處,總要開大會,宣講抗日,宣傳熙洽投敵,抗戰聲勢被他搞得越來越大,沿途的民眾夾道歡迎。馮佔海到舒蘭縣時,縣城的學生成群結隊,出城十多里前來迎接。

馮佔海部原本是倉促行動,連棉衣都來不及領,但進入松花江北地區之後,這裡物產富饒,糧食較為充裕,有了地方上的支援,後勤困難就得到很大緩解。

不但如此,吉林這一帶因為鬍匪猖獗,因此民間藏槍據說就有20萬枝以上,民風也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