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妥協、轉任宴、宗皇鎮(第3/5頁)
章節報錯
有些年頭了,所以近幾十年來也鮮有人還敢在這裡鬧事,儼然成了如今頗具知名度以及威懾力的老字號。
來的賓客如潮,大多都是武館街名宿及其後輩,當然,黑白兩道也多少有些相熟的過來湊熱鬧,不過說白了也就都是來踩點來了,看看這邊都有些什麼新動向。
畢竟武館總是跟所謂江湖走的比較近的嘛,而所謂黑白兩道,也有不少人就在各個武館中呆過的。
而所有離開武館的人,都會被武館要求籤上一份協議,這份協議被大家笑稱為諉事狀。其作用也無非就是讓每個離開師門的人,作出一個說明其今後所作所為皆與他的師門無關的證明,而後即便再出現有人鬧出什麼大亂子,作為師門的武館也不至於被牽連其中。
不過即便如此,如今出現在洪義酒樓的無論是已經簽過諉事狀,離開武館的社會人士,還是各個武館前來的代表,至少表面上都還是非常客氣,也都送上了各種各樣的禮品,畢竟無論是如今已經年老的孫元武,還是橫空出現的蘇麒,都是另這些人心中頗為忌憚。
宴會如期開始,主持人是一位八卦掌的老者,姓陳,本名陳伯榮,多數人都是直接稱其為陳老,畢竟叫陳伯總覺得哪裡不太對。
陳老名望在武館街一直都很高,年輕時也是個縱橫江湖的人物,作為跟孫元武同時期的翹楚,兩人在年輕時就是至交好友,如今也是受孫元武所託,幫忙組織滄江武館新館主的接任儀式。
接任儀式其實並不複雜,無非就是說些本人年事已高,無法擔起滄江武館大任,故往後便由本人親徒某某某接任館主一職云云。
作為主持人的陳老也是提起了一些關於孫元武,滄江武館及武館街的往事作為緬懷。
一系列的儀式流程讓蘇麒覺得昏昏欲睡,全然沒有什麼興致,但是在禮成之前又不能離開,所以也只能一本正經的坐在一邊。
閒話少敘,亢長的互動終於結束,幾個中年人此時吃力的捧著一個長盒走到了孫元武身側。
為首的是滄江第42代首徒,也就是緊挨著蘇麒之後的一代,名叫晁元良,按輩分其實也得叫蘇麒一聲師叔,而他正是被打斷一臂的孫永貞的徒弟。
但事實上他也是由孫元武教導的,畢竟孫永貞自己的本事也只是稀鬆平常,所以他於孫永貞也僅是保持著師徒之名而已,本事在42代中還算可以,但是放到武館街,卻是也只屬於三流。
他及身邊幾人手中捧的,則是滄江武館館主信物,蘇麒小時候也是在孫元武房裡見過幾次,那是一柄真正傳承了不知多少年的闊刀,名為宗皇鎮。
宗皇鎮刀面寬約兩拳有餘,刀背處厚約掌側有半,刀身長一米二,柄長兩拳有餘,整體尺寸非常誇張。而整個刀身呈現一種如同山脈般的紋路和起伏感,讓人一看就覺得它非常厚重。而其刀柄正反兩面則是分別嵌著五枚赤紅的菱形寶石,顯得及其華貴。
靠近刀背的兩側則是佈滿了一些文字,而陽側最上方的,銘刻的竟然是古篆:“孫文臺”。
孫文臺可能有人不知道,但是緊隨其後的,便是“孫仲謀!”
這赫然是從武烈皇帝傳承至今的古刀!
至於到底是不是真的...
自然沒人會去刨根問底的計較。
畢竟中國人憑手藝本事吃飯的都喜歡給自己找個祖師爺,這在哪一行都屬於非常常見的事情。
器分陰陽兩面,一般來說,像刀劍這類器具,握持時,朝內的便是陰面,朝外的自然就是陽面。
仔細看去,其實能夠發現,陽面小篆的姓全是一樣的,都是孫氏。
而陰面小篆,則都大不相同,其數量相較陽面,反而更多一些,足有49個之多。
這上面的名字,便大多都是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