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私一面,又興仁立德,維繫一國為整體。但同時自私依舊推著國中強者掠食弱者,無私又有以眾凌寡,持道德取利害人的一面,這依然是一個動盪之勢。”
由人性的動盪之變到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的動盪之變,李克載終於抓住了父親一大通散亂論述裡的要點:“那麼父親,這個動盪之勢,到底要怎麼去把握呢?天人大義論的該只是我們如何在這動盪之勢中守住根本,而不是此勢的脈絡。”
李肆欣然點頭,這些散亂論述都只是鋪墊,是他要談的正論下的各個要素,不將這些要素澄清,拿出來的東西就是空中樓閣。
“當年我登基時,將老師所著的《天人三論》放在後位,以示皇帝是半出世半入世,心倚天道。你也學我不立皇后,那我也就如老師一樣,給你的後位上也放一本書……”
李肆終於道出了他的正論題目:“這本書講的是國家乃至人世興衰的脈絡,國人都道我後知三百年,如果我不留下些什麼,怎能對得起這個半仙之名。”
見李克載兩眼圓瞪,像是以為自己要拿出什麼“洩露天機”之類了不得的東西,李肆再笑道:“我這本書不是匠學之作,照著去做就能成事的,甚至看懂之後,也改變不了太多東西。我只希望你能作一個智者,看清時勢之潮。他**登基,依舊是一個手握實權的皇帝,只有看清時勢,才能清醒地決定如何運用你的權力。”
李克載凜然,如孩子那般跪坐下來,這是授業傳道,英華世風雖已大變,但在大事上,對父母、對師長,依舊要守古禮。
李肆道:“我這書叫……《論文明》,文明一詞,釋義眾多。《易經》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舜典》曰‘濬哲文明,溫恭允塞’,近世更多解以文治教化,與武略相對。我再加上仁,加上法,加上德,加上人世之智和人力之盛。囊括人世種種,為附義時,有華夏文明,歐人文明之分,也可總括為人之整體,為獨義時,與蠻夷相對……”
李肆道出“文明”一詞,想及剛才所述的那些片段,人性、自私、無私、公利、私利、國家、族群,乃至動盪之勢,李克載心馳神搖,這就是天道啊。
太湖中,東山下,一座小小天廟立著,李衛如往日一般,拄著柺杖出了廟堂,來到廟後的一片小樹林,疏林錯落有致,很是靜雅,每株樹下都有一個小墳頭,用白玉石壘起,不顯陰森,就只覺得肅穆。
這是天廟料理的公墳,也以功德林稱呼,李衛清理著墳地中那些燒盡的香燭,枯萎的鮮花,和火盆中的祭灰。清理到角落一處墳地時,動作放得更柔了,眼中也彌散著濃濃的哀思,還夾雜著一絲惘然。不起眼的深黑大理石墳碑上,刻著“艾尹真之墓”幾字。
“就是這!”
“艾先生的墓在這啊,真是難找!”
“好簡樸……不,根本就是寒酸嘛!”
“寒酸!?華麗就是褻辱艾先生,艾先生一名就足以永留青史了!”
剛剛整理完,一個年輕的嗓音響起,接著一堆少年湧到墳前,嘰嘰喳喳議論起來。這些少年不過十五六歲,該是中學裡的學子,個個網巾儒衫,生氣勃勃。
李衛臉上本已升起一層怒意,可聽到後面的話,怒意消散了,就輕聲叱道:“這裡是功德林,不得喧譁!”
學子們頓時收聲,先向李衛作揖,再向四周一個環揖,向被他們打擾了的魂靈致歉。
看著學子們張羅祭禮,李衛有些意外,胤禛死後,前來祭奠的人絡繹不絕,除了滿人親友外,也就是一些報界人士,很少見到學堂裡的年輕人,聽口音也不是滿人。
他忍不住問:“你們為什麼要祭奠艾先生?”,手打,提供本書下載。
學子們都搖頭不已,覺得李衛這問題太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