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嶺,可有去處?”

白無念並不理會,“多謝關心,救人者自當終人之事,在所不惜,行事在人,成事在天。”言罷。縱身飛步,便只留下一陣玉笛之聲散落於清風。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四節 雙頭蛇保元鳳

思遠鎮的清將保元鳳,關閉城門,下令緊防守。擂鼓鳴鑼,加調了人馬上城牆。又傳令城裡的百姓,各家各戶出人出力,準備了石頭、滾木、火把,讓弓箭手、刀斧手,各成幾隊,輪番上陣,日夜提防。但這思遠鎮只有二千清兵,而山寨人有兩三萬,圍得鐵桶一般,一眼看去,黑壓壓的一片,情況危急。

這保元鳳令部將督戰,自己先回府,因為還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要辦。

原先,保元鳳攻思遠鎮,不費吹灰之力,那守城的明軍不足百人,城防鬆弛,明軍守將李精忠雖然忠勇,但士卒並無鬥志。李精忠祖上三代,皆為此地守將,做得了土皇帝,卻不知天下事。清兵殺來時,他一點都不知情,城門沒有關,領人傖促抵擋了一陣,就落荒而逃。眼下,這李精忠卻糾集了山寨人攻城,只是這城牆堅固,一時半會,是攻不下的。

那舞猴棍的,是丐幫的人,但究竟是何人,一時還不清楚。看他棍法清妙,定然是大有來頭,象這種地方,很少有這樣身手的人。與他交手時,這保元鳳心中一悸,過了幾招,便撥馬回撤,並非膽怯,想當初追隨大明總兵周遇吉,與李自成農民軍拚死廝殺,深得器重,無奈大明覆滅,他也曾領了一支人馬,與清兵交戰,戰至單人獨騎,血染戰袍,馬乏跪地,他從馬上跌了下來,被清兵俘獲,卻是不降,不料帳中主帥正是山海關大明總兵吳三桂。

這吳三桂投降清兵後,一直為前鋒,一面屠殺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軍,以及明朝的抗清軍民;一面又大肆收羅人材,擴大自己的勢力。見保元鳳驍勇異常,有心不殺,收到帳內,好酒好茶相待,並交給他一項秘密使命,所以這保元鳳在入川后,便先分了二千兵馬,進駐這思遠鎮,另有大事所圖。

自從保元鳳來互思遠鎮,就覺得這裡山青水秀,令人有超凡脫俗之感。而且,這裡地處川、黔二省的交界處,來來往往的商人、僧侶、走江湖的,賣藝的,講各種語言、服飾千奇百怪的少數民族,情況複雜,遠非中原的城市不相同。另外,在離城不遠的山中,竟有一處香火興旺,遠近聞名園妙寺,為道教的空明聖地。寺中的廣明真人,修煉近百年。近日寺中傳出廣明真人忽然氣絕昇天。事情有些蹊蹺,與保元鳳正待要辦的事會不會有聯絡?欲前往園妙寺看時,卻不料山寨人起義抗清,看來城池難保,恐有負吳三桂的重託,心中甚是焦慮,所以這邊命令眾兵將堅守城門,自己卻打馬回府,改革了便裝,那些山寨人因久攻不下,在城外四周燃起篝火,圍著喝酒跳舞,鬧到三更時分,大多昏睡時,便在腰間繫了繩索,從城牆上溜了下去,運起輕功,好似草上飛,從山寨人的陣前一掠而過,有巡邏的哨兵,只覺眼前草葉輕動,好似有一陣清風,火苗忽明鐵暗,卻並未發現有人經過。

夜色微明,山道兩旁的飛螢,一閃一明,草蟲吱吱地鳴叫。保元鳳背上插了鐵桿雙槍頭,頭上包了黑裹頭,腳上纏了綁腿,足下生風,走得輕快,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卻不料一丈開外,正跟著一人,正是猴棍林三。這林三在陣前和保元鳳交手後,見他並不戀戰,撥馬退兵,緊閉城門,而這思遠鎮城牆堅固,久攻不下,心中有了別樣的主意。在夜色已深時,從城外清兵的屍體上扒下一套衣服,套在身上,翻城牆而入。

你道這城牆高有數丈,且有兵士把守,這林三何以得手?須知這猴棍林三,主要是在於其輕功了得,那城牆為山石所壘,林三借了點伸出在外的石楞,和一些縫隙坑凹,縱身躍上,伏在城牆上,趁那些睏乏的清兵打瞌睡時,抽出袖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