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呵笑了,“說得好!八王所謂的賢,在大家看來,其實就是如賢良大婦。”
李肆也笑了,女子所謂“賢良。”無非就是三從四德嘛。大家都覺得胤禩這個氣管炎脾氣好,待人實誠守禮,師傅何掉更是名貴天下。這樣的人當了皇帝,大家都好拿捏,這就是“賢”。【1】
李肆看住終海:“十四是午什麼情形?”
終海面頰扭曲著,卻還是出聲答話:“若是再給他個五六年,脾性手腳都施展開,名聲未嘗不會壓過八阿哥。現在麼,無根無憑,即便人在京中,也難有作為。”
李肆皺眉:“可為什麼他這麼自信,能確定自己有爭位的能力?甚至年羹堯都要倒向他?”
不等眾人開口,他就自己接道:“因為康熙出京前,肯定留下了遺詔,但這遺詔的內容,只有極少數親信知道,年羹堯聽到了什麼風聲,才會在胤禎身上下注。所以……康熙遺詔,多半是指定了十四。”
這個推斷合情合理,但湯右曾卻是搖頭:“若是康熙沒來得及在生前立儲,皇十四子也沒在身邊,遺詔頂什麼用?”
湯右曾熟悉朝堂,所謂“國不可一日無主。”這皇位虛懸一日都是要命的大事,一定康熙翹了辮子,胤禎要從四川趕回北京,怎麼也得十數日,這段時間裡,什麼妖蛾子都能飛出來。
李肆點頭,轉到了最後一個人,胤慎。
湯右曾搖頭,終海嗤笑,胡期恆嘆氣。這個人,從來就沒進過大家的視線,孤高,狠辣,薄情,是做臣子的好料,卻絕不是做皇帝的料。
胡期恆還提醒了一句,說年羹堯這樣的至親心腹,都貼上了胤禎,雍親王的人緣冷到了何等地步,小兒都能看得出來。
所以朝堂是不支援胤旗的,想也別想,這是眾人的觀點。
形勢就相對清晰了,跟李肆前世的歷史有了不同,李肆幫著胤碘躲過了死鷹事冇件,還靠著和李煦的關係,能在南方給予“支援。”在眼下這康熙五十六年,康熙來不及交代就完蛋的話,老八胤褂得位的可能性最大。
李肆卻不這麼看:“如果真是那樣的情況,為什麼要整個朝堂支援才能得位?北面是鞋清,不是宋明。”
眾人一怔,就聽李肆悠悠道:“康熙若是不及交代就完蛋,誰安即位,就只需要兩個人的支援,一文一武,一內一外而已。”
兩個人?誰啊?
湯右曾和胡期恆還是舊式文人,切不進李肆的思路,終海卻是抽了口涼氣,他隱約明白了。
李肆卻沒深入,而是將話題轉到英華,誰即位對英華最有利?最不利?
於漢翼下意識地搶答:“誰是鞋清的好皇帝,誰就對我們最不利!”
這邏輯很能代表大多數人的思維,可湯胡兩人卻是搖頭,終海繼續嗤笑,氣得於漢翼朝他怒目而視,見到李肆也在搖頭,頓時心虛了。
“怎樣才是鞋清的好皇帝?是滿人心目中的,漢臣心目中的,還是治下小民的?是現在好,還是未來好?對我英華又到底是怎樣不利的?”
李肆問出一長串問題,於漢翼腦子頓時暈了。
湯右曾先來評斷:“皇八子若是即位,定然虛心納諫,禮懷諸方,若是承平時日,還真會是位好皇帝。可眼下我英華要復華夏,他這好皇帝,對清國而言,反而是壞皇帝。”
“皇十四子身經戰陣,知我英華底細。同時呢,就靠著傳言,也敢攜手年羹堯,與我試探議和,以利他爭位,其人心志也很是果決,頗有康熙少年之風。他若是上位,必是我英華勁敵!康熙未有魄力所行之事,他該是敢行。短期之內,對清國而言,是個壞皇帝,會得不少罵名。可長遠來看,也就他有守住北面基業的潛質,反而是清國的好皇帝。”
“至於皇四子……”,湯右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