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時赤壁之戰,曹操大軍南下,氣勢洶洶。周瑜作為東吳主將,深知自身兵力、水軍實力與曹軍有差距,光靠硬拼智慧不足。於是他仔細觀察曹軍弱點,發現曹軍不習水戰、戰船相連的破綻,用火攻之策大敗曹軍,把握戰局走向。

人心多易,非思難度

- 唐玄宗前期開創開元盛世,後期卻怠於政事,寵溺楊貴妃,重用楊國忠等奸臣。大臣們起初未料到玄宗轉變如此之大,沒有深入思考帝王心境變化背後權力、慾望因素,致安史之亂爆發,盛世崩塌,可見人心易變,洞察不易。

俗不堪親,非禮無存

-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中的阮籍,身處亂世,政治黑暗,世俗追求功名利祿之風盛行,他極為反感。他以青白眼待人,對恪守禮教、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白眼相對,只與志同道合、懂禮守節者交往,在汙濁俗世中堅守內心一方淨土。

憂身者無邪,正而久焉

- 北宋包拯,他時刻憂慮自身言行是否符合百姓期盼、是否秉持公正。在端州任職時,雖當地端硯名貴,他卻一塊不取,生怕玷汙自身清廉之名,一生正直,百姓傳頌,為官之路長久且備受尊崇。

憂心者無疚,寧而吉焉

- 曾子一日三省吾身,反省為人謀、與朋友交、傳習知識等事。他因常反思內心,行為無偏差,內心毫無愧疚。當魯國想贈送給他土地時,他堅守原則婉拒,不被利益誘惑,生活安寧,聲名遠揚,福澤深厚。

在現代社交中,這段話有著諸多實用之處:

- 社交自知:瞭解自己性格、能力,例如內向者就彆強迫自己在聚會中成為焦點,選適合的交流方式,避免尷尬窘迫,這就是“自知者弗窘也”。知道社交場合規則,像職場聚會、朋友轟趴各有特點,不抱不合時宜期待,即“識世者無求也”。

- 理解差異:面對不同成長背景、職業的朋友,明白“人有異,命不同焉”,尊重各自選擇,不對他人生活指手畫腳;朋友遭遇挫折,能共情,因“物有別,哀相近焉”,拉近心理距離。

- 相處之道:“待己如人”,評判朋友前先換位思考,像朋友聚會遲到,想想自己有無類似情況,避免輕易生氣;商量集體活動,充分考量各方,計劃更周全。

- 洞察人心:新結識的人熱情過度,要“非思難度”,思索背後動機;社交中有人言行突變,參考“人心多易”,冷靜觀察,調整交流策略。

- 遵循禮儀:線上交流注意言辭禮貌,線下聚會守時、著裝得體,不隨波逐流說粗話、做粗俗舉動,以“俗不堪親,非禮無存”規範行為。

- 自我修養:常反思自己在社交中的表現,有無嫉妒、自私等負面情緒,做到“憂身者無邪”,保持正直;擔心言行傷害別人,及時修正,收穫內心安寧,實現“憂心者無疚,寧而吉焉”,讓社交更和諧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