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來都是主張對西夏用兵,好立邊功,然而此時,他已經到了垂暮之年。縱使再立大功,位子坐的再穩,那也難逃生老病死,所以。他思想上也出現了一些改變,沒有像以往那般,一如反顧的堅持出兵。還是有所保留。
童貫忽然道:“皇上,微臣倒是有一計能消除這一疑慮。”
宋徽宗哦了一聲,道:“愛卿快說。”
童貫道:“微臣以為金國讓西夏對其稱臣,乃是權宜之計,金國的心腹大患兀自是耶律延禧,當時,耶律延禧已經逃到了西夏邊境,李乾順正打算接耶律延禧入西夏,若是讓耶律延禧得逞,將會金國帶來很大的阻礙,而且只要耶律王朝一日不覆滅,契丹人就會有捲土重來的一天,金國為了儘早捉拿住耶律延禧,才會不惜答應將西北一代讓給西夏。所以,咱們不妨遣使出使金國,說服金國一同討伐西夏,到時西夏必亡矣,耶律延禧自然也無處遁形,一舉兩得。”
李邦彥道:“若是能說服金國出兵,那倒未嘗不可一試。”
宋徽宗聽得也是頻頻點頭。
蔡攸聽罷,心裡感到著急呀,要是再讓童貫統兵的話,那麼他樞密使的位子又將不保,宰相一職讓蔡京奪走了,若這樞密使也被童貫奪了回去,那他手中可就再無半點實權,一朝回到解放前啊。如今他見情況不妙,倒不想出兵西夏了,目光突然瞥向李奇,笑道:“若是要派人出使金國的話,經濟使無疑是最好的人選啊!”
他看出了李奇絕不想出兵西夏,所以故意將話題引到李奇身上去,借李奇之口,阻止童貫再次領兵。由此可見,在利益面前,沒有永遠的敵人或者朋友。
果然,經他這麼一說,眾人又將把目光轉到了李奇身上。宋徽宗這才想起這當事人一直沉默不語,於是問道:“李奇,此事與你有莫大的干係,你對此有何看法?”
該死的蔡攸,竟然拿我當槍使,也罷,反正現在我們的確是站在同一陣地,就算你不出聲,我也得阻止他們。李奇道:“若是皇上派微臣出使金國,微臣自當遵命,但是微臣卻以為,金國不太可能會答應。”
宋徽宗道:“這是為何?”
李奇笑道:“西夏向金國稱臣一事,微臣在西北已經聽說了,耶律延禧的確促成這一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另外還有兩點,其一,我大宋攻取西夏,主要是為了奪得河套馬場,這馬對於我大宋而言,實在太重要了,但是金國攻西夏,他們又能得到什麼?馬?要知道金國如今佔據北方大片的草原,馬匹有的是,當然,女真人是非常貪心的,要說他們對西夏這塊地沒有企圖,那也不可能的。但是,金國接連征戰多年,早已人困馬乏,而完顏晟又剛即位不久,他首先要做的一定是穩固內政,休養生息,另外,耶律延禧尚且還在外,為了一塊對自己價值不大的地,派疲憊之師出兵討伐,我相信完顏晟不會做這等傻事。”
童貫道:“經濟使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麼金國也不可能因為西夏對我大宋出兵,這次的事也恰好證明了這一點。”
你個白痴,如今那耶律延禧已經是喪家之犬,連唯一的靠山也沒有,金國根本無須再耗費太多精力去對付他了,興許金國當下的休養生息,就是為了我大宋而準備的。李奇當然知道童貫的初衷,若是沒有戰爭的話,他在宋徽宗心目中的地位會大大下降。道:“廣陽郡王,這話可得兩說,西夏雖然對金國而言,或許沒有什麼可取的價值,但是我大宋對於金國而言,卻是非常具有誘惑力的,金國如今缺的是什麼,錢,良田,人才、技術,就這四點,試問誰能比得上我大宋。在利益面前,所有的一切都將會變得無法預料。假如我大宋單獨出西夏出兵,金國便可伺機而動,可進可退,一旦出現機會,金國可能就會對我大宋出兵,到時我大宋將會首尾難顧,陷入險境,而金國卻是以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