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是在後世的話,那非得去看看日曆,這一年是不是愚人年。
這太不可思議了。
其實金國的統治者,特別是完顏宗望和完顏希尹等人,也知道宋金必有一戰,但是他們卻錯誤的估計了大宋軍事實力,這絕對是一次極為失策的錯誤判斷,他們預計大宋至少還得再過幾年,才有實力跟他們一戰,所以他們加緊滅亡西夏,爭取在大宋能與他們一較高下前,先發制人。
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大宋會在今年就對他們宣戰,而且來的如此之突然,一點預兆都沒有。
此番失策,直接導致的是金軍在燕雲的兵力部署極為空虛。
因為金國才剛剛建國不久,而女真人又少,大部分是由漢人和契丹人組成的,所以這時期完顏晟得鞏固內政,軍事力量就顯得非常重要,故此,此時完顏晟還不敢將重兵部署在燕雲地區,上京、黃龍府、大定府、還都部署重兵鎮守,就防止契丹人造反,而燕雲地區,包括與大宋交界一帶,完顏晟就安排了兩個軍團,一個是雲州的完顏宗翰部,一個就是平州的完顏宗望部,他們兩個那就跟土皇帝似得。
原本這也足夠了,但是這二人都認為,若是出兵燕雲,很能取勝,因為宋軍也屯以重兵在此,而且大肆修建堡壘,更關鍵的是,這燕雲地區河道眾多,不利於金軍開展,要是再拖下去,就更難打了,於是他們就想迂迴西夏進攻,因為他們以為弱宋是不敢進攻他們的,所以又從燕雲抽調了一半的人馬西征,再加上完顏宗翰一走,金軍在燕雲地區一共就剩下了四萬多人馬。
而宋軍在燕雲地區可是有二十萬精銳,二十萬打四萬,這——,當然,宋朝是一個非常奇葩的國度,即便是這種懸殊的兵力,也經常被打的全軍覆沒,所以,還是不好說。
金軍也沒有怕,反正一直以來,他們就是以多打少,這種懸殊的兵力,在他們眼中是再正常不過了。
其實撕毀盟約之前,韓世忠這一路水師已經出動了,這趙楷一聲令下,其餘五路大軍同時進兵,大戰一觸即發。
然而,最先一路,自然是檀州的張叔夜,根據宗澤的戰略,首先要封關,因為從金軍的兵力部署來看,乃是左右牽制。雲州完顏宗翰牽制大宋的山後三州,而平州的完顏宗望則是牽制山前九州,你若集中兵力進攻雲州,我們就集中兵力進攻燕山府,當初燕雲大戰,完顏宗望也是透過出兵燕雲,導致李奇必須分兵鎮守燕山府,也不敢貿然進攻,這才化解雲州之危,促成了雲桑之盟。
而完顏宗望的大本營在平州。平州要進燕雲,必定要從古北口入關,所以,當時完顏宗望雖然被韓世忠的水師逼退,但還是派人堅守古北口,決不能能宋軍佔領了這裡,那麼他就掌握了主動權,隨時可以進關。
而張叔夜這一路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奪古北口。防止平州援軍入關,如此一來,他們便可以全力奪取山後雲州、新州等地。
不過,這宗澤只是把戰略安排好了。至於具體去怎麼打,他也沒有說,因為他也不知道,如果他事事都算無遺漏。那還要張叔夜這些人幹什麼?
所以具體怎麼去奪取古北口,那還得看張叔夜。
然而,因為一出檀州就是古北口。兩地離得太近了,就兩三日路程,故此張叔夜倒也沒有急著出兵,立刻召集眾將士,商量對策,要知道他也已經年過古稀了,在歷史上,他也是死於靖康年間,不過是自殺而死的,他也知道,這是他最後一戰,所以,他不想留下任何遺憾,下以決心,必奪古北口,這一生不能以失敗結局呀,對眾將士道:“古北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當年我曾在這裡與完顏宗望打過一仗,可惜未能攻破這裡,不知爾等有何良計,可助我攻取古北口。”
副先鋒關勝就道:“副帥,這古北口不過就數千金軍鎮守,而我們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