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朝廷。

所謂風雨飄搖,動盪不安。這裡說起來也是說來話長,事兒太多了,但又不得不交待清楚,只能以年表形式呈現了。

………【第四十六章 馬革裹屍是男兒】………

46馬革裹屍是男兒

(這幾章都是年表,一是交代清楚,二是有個鋪墊,將來有個東西查照,實際也不用在意。小說ap。整理看著字多,實際都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一目瞭然,不費腦子。這對書的完成重要,但對讀者無所謂,這幾天我會盡快把這幾章完,然後跳過去,正常布後邊的文章。我不央求多高的點選收藏,但求交上真正的朋友,寫一本值得品味的作品,所以才更新頻繁,恨不得整本完。但又需要慢慢,這才有機會讓更多人知道,而且一次太多,沒幾個點選收藏,面子上也過不去,所以請朋友們忍一忍。)

第四十六章馬革裹屍是男兒

好大一本流水帳,連年戰亂,又非一處,四地血流成河。

周口為商業碼頭,南北要道,地處中原,又非戰略要塞,民生還算安定。

鳳吟安然家中坐,一問三不知。核對起來,便明白商道中斷,鏢車丟失。向東的兄弟片刻被斬盡殺絕。對比起來,那幾匹馬,幾車藥,都不算什麼了,九牛一毛。

一幅年表自眾人眼前展開,其他幾處可以一筆帶過,捻子這段還得說道說道。因為靠得太近了,就在家門口,僧格林沁進兵商丘,此時周口還未獨立,都屬於商丘管轄。

自咸豐六年,捻盟主張樂行佔領水陸要衝穎州三河尖,接受天王封號,與陳玉成密切合作。

七年,張樂行與太平軍陳玉成會攻霍邱,被封為成天義。

咸豐八年至同治元年捻軍在豫、魯、皖、蘇等地轉戰,張樂行晉升為徵北主將,又封沃王。

咸豐十年,捻軍攻掠江蘇北部京杭大運河畔的商業重鎮,駐有南河總督的清江浦,並焚燬清江浦二十里長的街市,以及屬於戶部的皇倉,和屬於工部的四大船廠。但十五公里外駐有漕運總督的淮安府城因為城牆高大堅固未能攻下。同年攻打的主要城市還有開封和濟寧。

咸豐十一年,咸豐駕崩,同治繼位。東西太后垂簾聽政。此時捻軍尤為活躍,攻破湖北老河口和襄陽樊城。一支入山東,逼近濟南和煙臺。因鎮壓太平天國,清軍的八旗,綠營已不能再戰,開始依賴湘軍。但又恐漢人兵權過重,扶植顧命大臣僧格林沁,與曾國藩等人抗衡。僧格林沁也是轉戰奔勞,忽悠勝負,後果不辱使命,當年十月,與山東大敗黑旗捻軍,清廷授其紅旗漢軍都統。十一月開復親王爵位。僧格林沁受寵賣力,以圖報效,本站豫魯各地,多次擊敗捻軍。同治元年六月,督部進至商丘,大敗白蓮教,血洗金樓寨。一鼓作氣,乘勝揮師南下,直取亳州,攻打捻軍老巢雉河集。八月二日,會同湖廣總督,湖北巡撫,河南巡撫,河南團練大臣,署漕運總督,統轄山東河南軍務,授權調遣直隸,山西,安徽,江蘇等地方防兵,督部於十月進攻捻軍二十萬。步步為營,逐漸攻破了眾多捻軍據點,殺死重要捻數名。誘惑捻叛變,捻軍有危。同治二年3月,捻軍領袖張樂行領兵迎擊,數萬軍隊大戰平原。只五日攻戰雉河集,張樂行率部出逃,被叛徒出賣俘虜,受以極刑,先用鐵鉤拉出腸子,後處以凌遲,剮了一個時辰。僧格林沁獲親王世襲。

傳說張樂行此間翻翻覆覆,與清兵時和時戰,其間其妻子的激勵起了極大作用,最為人傳道的便是這最後一戰,張樂行本有猶豫,其妻道:“好盟主,你擁眾百萬不敢一戰,有何面目立於世間!”

實際張樂行的時戰時和,也非為己,乃處於保護一方,捻軍雖不能說是堂堂正正的君子,卻都是錚錚鐵骨的好漢,視死如歸。

傳說張樂行父子死前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