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三國歸降(第1/3頁)
章節報錯
楚國的宮廷之中,金碧輝煌的大殿內瀰漫著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息。太女身姿挺拔,儀態萬千地站在大殿一側,她的目光堅定而沉穩,透著歷經戰火洗禮後的從容與威嚴。駙馬馮辰溪則恭敬地立於其後,雖面容冷峻,但那眼神中也難掩勝利的喜悅與自豪。
此時,殿外傳來通報之聲:“魏國、晉國、寒國使臣求見!”那聲音在空曠的宮殿廊道中迴盪,帶著一絲緊張與不安的顫音。
太女微微抬起頭,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輕聲說道:“宣。”
隨著這一聲令下,大殿的門緩緩開啟,沉重的吱呀聲彷彿是開啟了一段關乎三國命運與楚國榮耀的新篇章。魏國使臣魏謙、晉國使臣司馬孚、寒國使臣蕭靖三人魚貫而入。他們的腳步略顯沉重,往日那高高在上的傲慢神情如今已被謙卑與敬畏所取代。
一進大殿,三位使臣便齊刷刷地跪地,行了一個極為恭敬的大禮。魏謙率先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卻又努力保持著鎮定:“楚國太女殿下,我魏國國君魏宏,深感悔恨與惶恐。此前,魏國誤信讒言,貿然撕毀停戰協議,聯合晉國、寒國興兵來犯貴國,實乃大錯特錯。如今,魏國在楚國的神威之下,已兵敗如山倒,百姓苦不堪言,國家岌岌可危。國君特命微臣前來,祈求楚國太女殿下大發慈悲,准許魏國成為楚國的附屬國,魏國願歲歲納貢,聽從楚國的號令,只求殿下能賜下停戰之恩,讓魏國百姓能有一線生機。”
太女靜靜地看著他,眼神中沒有絲毫的波瀾,只是淡淡地說道:“魏國背信棄義,挑起戰火,致使生靈塗炭,如今方來求饒,不覺得太晚了嗎?”
魏謙聞言,額頭冷汗直冒,忙不迭地磕頭道:“殿下聖明,魏國上下已知錯。此次戰爭,我魏國已深刻認識到楚國的強大與不可侵犯。國君已下定決心,若能得殿下寬恕,必當全力彌補過錯,約束國內臣民,絕不再有二心。”
晉國使臣司馬孚緊接著說道:“太女殿下,晉國亦追悔莫及。我晉國本與楚國無甚冤仇,只因被魏國蠱惑,妄圖在這場戰爭中分得一杯羹,卻不想低估了楚國的實力與太女殿下的英明領導。如今晉國軍隊遭受重創,國力大損,國內也是怨聲載道。晉王特遣微臣前來,懇請殿下恩准晉國歸降,晉國願與魏國一樣,成為楚國的附屬,向楚國稱臣納貢,永為藩籬。”
太女微微側頭,目光如炬地注視著司馬孚:“晉國向來以禮儀之邦自居,卻在此次戰爭中與魏國同流合汙,棄信於天下。你且說說,楚國為何要接受晉國的歸降?”
司馬孚滿臉羞愧,低聲說道:“殿下,晉國雖有過錯,但國內亦有諸多忠臣良將,不忍見百姓因戰火而流離失所。若楚國能接納晉國,晉國將全力協助楚國,傳播楚國的文化與威名,使楚國之仁德與威望遠播四方。且晉國在南方尚有一些影響力,可助楚國更好地管理南方地區,促進商貿往來,為楚國的繁榮貢獻力量。”
寒國使臣蕭靖也趕忙說道:“太女殿下,寒國地處偏遠,本不該捲入這場紛爭。皆因寒王一時糊塗,聽信了魏、晉二國的讒言,才出兵冒犯楚國。如今寒國上下已深知楚國的厲害,寒王特命微臣向殿下請罪。寒國願成為楚國的附屬,為楚國鎮守北方邊疆,抵禦外敵。寒國的勇士們雖然粗魯,但對主人忠心耿耿,若楚國接納寒國,寒國必將以楚國馬首是瞻,絕不含糊。”
太女沉默片刻,似乎在思索著什麼。這時,一直站在一旁的馮辰溪開口道:“殿下,三國雖有罪責,但如今他們既已誠心歸降,若楚國能網開一面,收納他們為附屬國,不僅可彰顯楚國的大度與仁慈,更能擴充楚國的勢力範圍,使楚國在天下的威望更盛。且收納三國後,楚國可對其加以管控與引導,讓他們為楚國的發展貢獻力量,此乃一舉多得之事。”
太女微微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