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楚宮廷那威嚴的殿堂深處,陽光透過厚重的帷幕,灑下斑駁的光影。長樂公主古芯羽在政務學習的征程中,迎來了御史大夫關於監察百官等重要事務的教導,這將為她開啟一扇深入瞭解朝廷權力運作核心的大門。

御史大夫身著一襲黑袍,袍上繡著象徵公正嚴明的獬豸圖案,頭戴法冠,面容嚴肅而莊重地走進了長樂公主的書房。見到公主,他恭敬地行禮:“臣,御史大夫拜見長樂公主殿下。今日臣奉命前來,教導殿下監察百官及相關朝廷要務。”

長樂公主起身回禮,眼神中透著認真與期待:“御史大夫請起,本宮深知此乃關乎朝廷清明、國家穩定之重任,定當全神貫注,悉心聆聽教誨。”

御史大夫微微點頭,開始講解:“殿下,百官乃朝廷之樑柱,然人性複雜,或有官員心懷不軌,貪贓枉法,結黨營私。故而監察百官,乃是確保吏治清明、朝政有序之關鍵。臣所掌之御史臺,便是專司監察之職。”

長樂公主問道:“御史大夫,那御史臺如何知曉百官是否有不法行徑?”

御史大夫回答:“殿下,御史臺設有諸多監察之法。其一,有御史巡按地方,明察暗訪。他們深入各州府縣,檢視官員理政情形,是否公正執法,有無魚肉百姓、中飽私囊之舉。例如,御史可查訪地方賦稅徵收是否合理,有無苛捐雜稅;可查問獄訟案件,是否存在冤假錯案,官員有無受賄枉法。”

長樂公主若有所思:“如此說來,御史需有敏銳之洞察力與果敢之決斷力。”

御史大夫繼續說道:“殿下所言極是。其二,御史臺接受百官奏事與民間舉報。百官若發現同僚不法,可向御史臺彈劾。民間百姓若遭受官員欺壓,亦能前來申訴。曾有一縣令,在地方上強徵民夫,修建奢華府邸,百姓不堪其苦,向御史臺舉報。御史臺接報後,迅速派人查實,最終該縣令被罷官抄家,還百姓公道。”

長樂公主輕輕點頭:“那百官奏事又有何講究?”

御史大夫解釋道:“殿下,百官奏事需遵循一定之禮儀與程式。朝會上,官員依品階高低依次奏報政務,所言之事需簡潔明瞭,重點突出。奏事內容涵蓋地方民生、軍事防務、財政收支等諸多方面。例如,地方官員會奏報當地農桑收成、水利工程進展;兵部官員會彙報軍隊訓練、邊疆戰事;戶部官員則會陳述賦稅徵收與庫銀儲存。”

長樂公主又問:“若有官員奏事不實,又該如何?”

御史大夫眼神一凜:“殿下,若發現官員奏事不實,此乃欺君之罪。御史臺會展開調查,一旦查實,依律嚴懲。曾有一位朝中大臣,為求戰功,虛報邊疆戰功戰績,御史臺經多方查證,揭露其謊言,該大臣被削職為民,永不錄用。”

接著,御史大夫將話題轉向國家重要圖冊、典籍的管理。

“殿下,國家之圖冊、典籍,猶如歷史之記憶,治國之依據。其中記錄著大楚之疆域變遷、人口戶籍、田畝賦稅、律法制度等重要資訊。”御史大夫拿起一本典籍,展示給長樂公主看。

長樂公主仔細看著典籍,問道:“御史大夫,如此眾多之典籍,如何妥善管理,使其不致遺失損壞,且便於查閱?”

御史大夫回答:“殿下,朝廷設有專門之機構與人員負責。有藏書閣,其建築堅固,防火防潮防蟲。管理人員會依典籍之種類、年代分類存放,編制詳細之目錄索引。若有官員或學者需查閱典籍,需登記在冊,註明查閱之目的、時間,借閱後按時歸還,以確保典籍之安全與流通。”

長樂公主點頭表示理解,隨後御史大夫開始講述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之事。

“殿下,詔命文書乃天子之言,傳達朝廷旨意,關乎國家大政方針。起草詔命,需用詞精準,表意明確,且符合朝廷之禮制與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