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國家才能得到真正的穩定,因為小問題能及時解決也就不會有大問題出現。

在這裡徐光啟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萬曆初年的事,當時張居正當首輔時實行了很多對官員很嚴苛的制度,儘管有很多官員對張居正不滿但是百姓得到實惠,百姓對國家的忠誠度非常的高。據說當時有個妖道出來妖言惑眾想造反,結果被百姓自發組織起人把這妖道捆了起來,先是殺了條黑狗潑了他一身血,然後用長木棍把他抬到官府治罪,說明百姓對現狀很滿意,不喜歡有人搞破壞活動。

但是在萬曆末年,山東有個妖道叫徐鴻儒,經過二十年的準備利用“聞香教”迷惑人心,在天啟初年起事,響應者達到十幾萬人可謂一呼百應,雖然最後事態平息了但值得人們思考。其結論就是萬曆末年社會矛盾激化,百姓的不滿情緒沒有得到及時排解,損害百姓利益的事越來越多且愈演愈烈,百姓響應從賊就是因為這些原因。

古人說風生於地起於青苹之末,聚集起來就能形成巨大風暴,泰山都像要被吹垮的樣子,如果把百姓比喻成柔弱的青草,這些柔弱的青草散發的氣息也能席捲天地。徐光啟的意思是透過對萬曆初和萬曆末的兩件妖言惑眾之事的比較,認為百姓的合理需求應該得到及時滿足,只有百姓選出來的官才能做到這一點。

如果徐光啟的話就這麼多,可以看做他跟劉宗周的意見是一樣的,都是贊同搞民選官而且說得很有道理,只不過一個是從歷史發展角度縱向比較,另外一個是從其它事情上比喻說明。但是,徐光啟下面又提出了一個疑問,就是民選官應該根據什麼方式,方式不正確容易出現問題。最早朝廷選首輔和尚書等高階官職,採用的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來進行廷推,但是徐光啟認為少數服從多數這方式並不一定好。

徐光啟說在培育農作物種苗還有製造槍炮等事情上,很多有效合理的建議都不是大多數人提出來的,有些還得到了多數人的反對,但是後來證明少數人同意的不一定錯,多數人反對的不一定就不對。天地間萬物的特性原理都差不多,在民選官這事上假如用少數服從多數這一方式,選出來的官員搞不好並不一定能勝任。許光啟這話就把人搞糊塗了,你到底是贊成呢還是反對呢?推選方式如果不用少數服從多數這一方式,難道還有其它方式不成?

天啟聽完後點頭說:“開始劉大人說的主要意思是官員需要百姓服氣,徐大人的主要意思是百姓需要官員親民,一個強調的民對官的看法,另一個強調的是官對民的態度,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見民選官是合情合理還合時宜的事,現在開始試點不早不晚正是時候。但是徐大人提出了個推選方式的問題,就是原來那種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未必好,因為用那種方式選出來的官不一定能勝任,你們大家怎麼看?”

聽了天啟的話信王首先笑了,按天啟的安排民選官這事需要慢慢來急不得,急了反而會欲速則不達,就像本來要吃燉肉你拿去煎炒,不容易熟不說味道也差了許多。這就需要信王來唱反調保持平衡,如果劉宗周和徐光啟的意見一致,信王這個反調就不好唱,一個人跟兩個人角力肯定累。現在劉宗周和徐光啟的意見有相同處也有不同處,信王自認為是最好結果,自己只需要玩好四兩撥千斤的事就成。

因為是徐光啟提出的問題,而其在奏章中也沒有寫出有什麼更好辦法,所以天啟把目光看向了劉宗周和高攀龍。

劉宗周想了想說:“皇上,臣記得四年前皇上剛剛成立聖學院時跟臣討論過一件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