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解讀系列:關於士農工商的地位,還有“商籍”(第1/2頁)
章節報錯
首先,說一下商籍的問題。
這個本來不想多說了,因為商籍這種事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但看到很多人一直拿“商人是賤籍”說事,不得不在此普及一下。
首先,時代是進步的。
“士農工商”是先秦時期管子提出的理念。
原文是“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
很顯然,這裡的“士農工商”是並列的。
還是國之柱石。
後來,包含的階層逐漸演變,但也多用來代指天下之民。
到了明清時候,已經過去千年。
而這時候的戶籍制度,也並非是“士農工商”這麼簡單。
具體我就不說了,只說一點。
那就是明朝無商籍,清朝也只有一些鹽商為了科舉附了商籍。
可能有人覺得不符合“固有認知”。
然而,類似這樣的事還有很多。
就好比你和人說《大明律》裡的條款,但他就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這樣樸素的法制觀念,大概還停留在上古時期吧?
還有說起進士的年齡,很多人不看朝代。
只會提到“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可這是唐朝的詩啊!
這其中的代際差異之大,我簡直無法形容。
還不能說完全不對,只能說在某種程度上,思想被固化在某個歷史階段了。
用現在話來說,就是沒能與時俱進。
現在再說回本書裡,薛家的定位。
原著明白寫著“仕宦名家”,我也用我的解讀儘量為大家還原了。
就算不接受也行,可若真有很多人以為有的“低賤的商籍”,這種大家族會被編入?
但凡薛家的人腦子正常,也不會改成賤籍吧?
護官符上的“金陵四大家族”,是本省公認的。
顯然頂多只是開始衰落,還沒倒臺呢!
我知道,說到這裡肯定還是會有人和我槓,
就像我說原著裡,薛寶釵管薛姨媽叫“媽”。
有人說原著的叫法也不符合古意。
那我只能說,您是比紅樓作者懂古人的。
“商籍”的結論說完了,那就是:
在明清時期,相當於沒有商籍這回事。
現在再說說“士農工商”的問題。
對於“士農工商”,我的觀點是:
封建社會的階級,不能簡單的套用“士農工商”。
而是該【用辯證的方式,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很多時候,很多事都可以找規律。
但規律不是一成不變的鐵律。
“士農工商”無論是定義,還是包含的階層。
在千百年來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
比如商人,肯定有小商小販路邊攤,他們絕大多時期地位都很低。
但也有皇商,是皇帝的近臣。
帶個“皇”字,那他的地位就會隨著皇權而變。
一般來說都是不遜勳貴的存在。
除非讀書人,開始掌握話語權。
當讀書人開始掌握話語權,那麼不止皇商,勳貴的地位也會有所下降。
因為讀書人要的是相權,是和皇權是對立的存在。
但讀書人在每個朝代的不同時段,地位也是不同的。
比如明朝。
洪武和永樂都殺了不少讀書人,可見讀書人也就那麼回事。
反而當時依附皇權存在的權貴,地位就極高。
永樂開始組建內閣,當時也只是提供施政建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