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相當於一個顧問團,並沒有太多權力。

到了仁宣之後,國勢越發穩定。

內閣逐漸掌權,開始搞座師同年門人弟子。

讀書人的地位也跟著提升,逐漸掌握話語權。

這時候依附皇權的權貴,也慢慢被邊緣化。

我要說的觀點,也很明顯了吧?

那就是地位高低,就看是誰掌握話語權。

所以我的觀點就是:

【讀書人的地位高不高,看相權是否壓過皇權。

皇商和勳貴的地位高不高,就看皇帝是否集權。】

現在再說回本書的背景。

作者結合原著,寫的是王朝第三代。

我也在書中明確寫過,此時正處於轉型的拐點。

讀書人的地位開始上升,開國勳貴的地位逐漸下降。

但是,這個是大趨勢,還遠沒達到讀書人壓制勳臣的地步。

如果是凸顯讀書人的身份,非要說皇商、勳貴地位低下。

那這個背景設定,就應該在王朝中後期。

只有這樣才合理。

這就是作者想說的,結合大背景看“士農工商”地位。

如果看到這裡,您還覺得有問題。

比如某些人高喊著:

“士農工商不是開玩笑的”

“作者你不懂士農工商”

“你根本不懂歷史”

那作者只能說:

很遺憾,是我費力不討好,沒有按照您的固有認知去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