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御前奏對,深入描繪(第1/5頁)
章節報錯
關於歸附之後的事,馮一博早在奏疏上作了詳細闡述。
東海國從名義上歸屬大魏,從此成為大魏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歸附是歸附。
卻不代表要放棄一切。
馮一博的奏疏和東海國國書裡,都寫明瞭附加的請求。
或者說,就是歸附的前提條件。
這些條件之中,最為核心的一點。
就是不會如一般州府一樣,任由朝廷派人治理和駐軍。
東海國請求以類似羈縻州的方式,成為大魏邊地中的一員。
所謂羈縻州,多是在邊疆地區,因民族不同、風俗迥異,或是一些其他原由。
中原王朝對所在區域採取的一種,“以夷制夷”的治理方式。
換句話說可能更好理解。
就是任用當地首領,充任世襲土官。
說白了,就是要求保留自治權利,並且可以傳承給子孫後代。
其實這事也很好理解。
說到底,人家披荊斬棘,創下偌大家業。
又發動戰爭,打下了大大一片地盤。
任誰也不會憑白就交出來吧?
能來歸附,就已經體現其心中大義。
提出一些要求,自然也無可厚非。
這在大魏君臣看來,完全都在情理之中。
至於獻土的時候。
是黑龍王親來都中覲見,還是遣使過來獻國書。
又或者現在這樣,讓馮淵這個大魏之臣代為傳遞。
也都只是可有可無,最多是錦上添花的小事。
景順帝也只是為了轉移一下話題,才隨口一問。
當然,之前聽了馮一博讓黑龍王建國的事,現在景順帝隱隱有些懷疑。
不是懷疑其他,而是懷疑為了讓東海國歸附,馮淵是不是無所不用其極?
若說他先答應黑龍王可以自治,以誘其歸附。
再勸其立東海國,以全大魏之大義。
這好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甚至,景順帝覺得,這才更符合馮淵所表現出來的一貫行事。
但就算真是如此,這也不僅不是馮淵的錯處,反而是他的才幹了。
如果真像自己想的那樣,那豈非是說明,獻土之事很可能就是從無到有。
被馮一博以極強的個人能力,一力促成的?
當然,馮一博沒說,景順帝也不會問。
因為無論怎麼樣,東海國能來獻土歸附。
對大魏,對景順帝而言,都已經是極大的好事。
不論這些是不是馮淵的手段,功勞也都已經是他的了。
至於能力,只要自己知道他是個真能任事的就好。
早晚有他發揮的空間!
雖然,馮一博是一甲探花,又屢立奇功。
但之前,景順帝對馮一博也只是有些印象罷了。
大致上,知他是個敢於任事的。
當然,主要也是因為江南剿倭只涉及武事,再加上馮一博又隻身前往海外招撫。
所以景順帝對他的認知,一直僅限於“敢”字。
而如今,有了獻土歸附之事。
景順帝對馮一博的看法,就有了極大的轉變。
那就是,認可了馮一博的能力。
皇帝日理萬機,很多事情都不會往心裡去。
尤其是一些小人物,根本來不及,也必要記住。
只有得到他認可和賞識的,才算是真的“簡在帝心”。
此前的馮一博,只能說“勉強算”。
而現在的馮一博,就已經“非常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