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獻土歸附這樣的事,讓景順帝極為欣喜。

所以也算是談興大發。

此時,他聽了馮一博對黑龍王的一番述說。

完全符合自己心中所想的,一個白手起家的江湖草莽形象。

這讓景順帝不由生出幾分古怪的認同感來。

“這倒也是。”

景順帝先點了點頭,又不由嘆道:

“想來他能有今日成就,也是因緣際會。”

馮一博一聽這句感慨,就知道黑龍王的形象初步立住了。

但現在還不是放鬆的時候。

他還需要繼續,繼續把這個形象深入描繪。

直到讓景順帝對黑龍王自以為了解,才算是大功告成。

“聖上所言極是!”

馮一博笑著接過話茬,繼續講道:

“這位黑龍王流落海外,一直勉強做強人度日。”

“但他不甘就此虛度一生,又不忍,也不敢襲擾我大魏子民。”

又說在海上做強人,又說不劫掠大魏子民。

這話說的就有點前後矛盾。

不明就裡的,只會以為打劫的都是海外商船。

景順帝雖久居宮中,但每日接收的資訊量,是普通人的無數倍。

哪裡那麼容易就矇混過去的?

不過,他也只當馮一博是為其遮掩,做強人時候的劫掠之事。

這樣的事在皇帝看來,都不算是什麼大錯。

因此自也不會拆穿,還笑吟吟的繼續聽著。

“於是他才想到,帶著和他一樣流落海外的鄉鄰,四處尋覓倭寇老巢。”

“如此既能攫取足夠利益,又能伸張正義,為沿海百姓報仇雪恨,還能以此獲得足夠的名聲。”

這就是馮一博為黑龍王編織的出身。

還有從無到有,發家起勢力的過往。

聽到馮一博最後加重語氣,提到了名聲。

景順帝自以為聽懂了,便點頭道:

“這樣正面的名聲傳出,沿海百姓定然景從了吧?”

在他想來,歷朝歷代想要成大事的,都要先有個好名聲。

就如張角、劉備等人,就是依靠名聲起勢。

飽讀史書的景順帝,甚至覺得黑龍王走對第一步的關鍵,不是剿倭。

而是有了名聲。

馮一博一聽景順帝接茬,立刻瞪大眼睛作驚訝狀。

一臉都是不可思議的道:

“臣當初聽聞這事,只感慨他的義舉,可聖上從未去過東南,卻對形勢發展瞭若指掌,推測的絲毫不差!”

一個馬屁拍了過去不說,馮一博還順勢表現出有些洩氣的模樣。

景順帝都差點著了他的道,只覺他是聽了自己的話。

有些自愧不如。

等反應過來,這是個馬屁的時候。

心中湧出的自得,已經讓他爽完了。

不管怎麼說,景順帝心中確實舒坦了。

因此不禁失笑道:“愛卿倒是謙虛。”

馬屁露了痕跡,馮一博還光棍的最硬起來:

“臣當時確實沒想到。”

這話恰到好處的變相承認了。

沒錯,自己就是在拍馬屁。

爽都爽完了,是不是拍馬屁也沒那麼重要。

景順帝輕笑著搖了搖頭。

馮一博見他不語,又繼續說道:

“隨著黑龍王的名聲越來越大,手下的人也越來越多,對付倭寇也是越來越得心應手。”

“當然,初期他和倭寇作戰,真的是九死一生。”

說到這裡,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