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有所折損,也可以在清廷安安穩穩的坐下去;中策,自然是靜觀清廷與南明決戰,一旦誰獲勝,則全力助之。”

說完兩側,馬玉這老學究竟然停了下來,看的夏國相有些著急,問道:“那上策呢?”

“上策自然是王爺坐山觀虎鬥,只是如果清廷要獲勝,就不妨放幾次水,讓南朝可以繼續存在,只要狡兔還在,走狗自然無事。如果南朝獲勝,則應該全力攻擊南朝,以便在清廷獲取更大利益。只要自身實力壯大到一定程度,自然可以不看他人臉色了。”

吳三桂沉默許久,心底也逐漸意識到這可能是個最好的策略。

於是便開始寫奏摺稱病,言自己在從天府撤退到漢中途中,遭遇埋伏,身披數十創,差點死了,僥倖才逃脫一命。

這份奏摺上去,立刻惹得順治帝勃然大怒,清廷的密報早就告知他了,吳三桂軍隊撤離並沒有受到劉文秀的追擊。劉文秀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佔據了整個天府行省。

清廷對待反覆背叛的武將,一般都是處以極刑,但此刻吳三桂守住了天府進入陝甘行省的要道。而李國翰的八旗兵也退到了南陽一線,守備住襄陽方向的壓力。整個西北,可以說只有吳三桂一支清軍的主力,此刻如果逼反他,則陝甘危險。一旦陝甘出問題,則京師也不那麼安全,畢竟前不久闖王才沿著這條道路,攻破了京師。

因而下發的詔書竟然是各種賞賜,以示恩寵。

吳三桂收到詔書後哈哈大笑,將朝廷所發的所有賞賜,全額賜給了所有將士。這年頭只要有軍餉,這幫明軍的兵油子出身的,自然知道為誰效力。

然後吳三桂在漢中地區,開始紮根起來,不斷招攬人口,擴充部屬,慢慢發展到了四五萬人,假以時日,必然也會成為這左右天下的一股重要力量。

而遠在襄陽駐地的張勇,彷彿經歷了一場夢境,自己又回到了原駐地,只是這次他成了這裡的最高軍事長官。他的副手竟然是戰勝自己的原潭州總兵,王尚禮。這個任命,是在自己到達襄陽不久久接到的軍令,他率領的先頭部隊五千餘人,其中有不少是其舊部。而王尚禮則是率領後續部隊,大約一萬餘步騎。本來是需要分兵前往天府行省,但剛到江陵時,就遇到了晉王的軍令,讓王尚禮收攏江陵的敗兵,也就是左標李本深的殘部後,前往襄陽,成為當地的行政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