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立下信心。
這一次,會議結束,自然就有謝承瑞領著眾人去參觀一下先鋒軍的兵工展覽。
俞大維曾任中央兵工署的頭,對於兵工方面最是熟悉,按理說他是最好的人選,但謝承瑞早就負責了兵工這方面,所以一直擔任著這個職務。不過,謝承瑞更傾向於去戰場殺敵,隨著俞大維的漸漸歸心,孟享也有意讓俞大維來接手。
他此時已經開始負責先鋒軍的核彈研究了。
當孟享瞭解到基地升級被核彈技術和計算機等技術絆住腳後,他就開始啟動了相關的研究計劃。
俞大維精通數學,又瞭解兵工,擅長組織。所以孟享在確認了他的忠心後,把組織研究核彈的任務移交給了他。此時他一邊負責後勤,一邊利用相關資源來為核彈研究服務。
呼叫了基地各項物資的先鋒軍的後勤部門的實際力量,絕對大於以研究實驗為主的兵工部門,這也為華夏的核彈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華夏大量的精英科學家也被抽調了出來,投入到了這個計劃當中。
孟享不想等到美國人解開了核蓋子的時候,才藉助基地形成這一威懾。他寧願把一切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第500章 核彈研製
第500章核彈研製
後世,在美國人爆炸了長崎原子彈72小時後,美國人公開發表的史密斯報告,就讓全球震驚。
這份全名叫做《原子能的軍事用途:美國政府發展原子彈之官方報告》也帶給了當時在二戰分贓大會上憋了一肚子氣的華夏中央政府一個很大的震撼。
當時原子彈的威名經常的掛在人們的口中,老蔣當時背靠著美國也經常口爆原子彈。但別人的畢竟不是自己的,為了提高華夏的大國地位,老蔣也命令進行自己的核彈研究。主持研製的正是俞大維。
俞大維不光是當了12年的兵工署署長,在留德期間還專攻數理邏輯與哲學,也曾聽過愛因斯坦講授相對論,稍後還曾在德國修習“彈道學”,也算是當時華夏少數鑽研“彈道學”的專家之一。本來,他的身份給了寬廣的人脈也是一點。不過在先鋒軍這裡,華夏國內優秀的科學人才,絕大多數都被先鋒軍蒐集來了。
“原子彈需要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而且還是大量的!”孟享當時對俞大維這個相當於曼哈頓計劃的格羅夫斯式的人物感慨道。雖然他已經提早了5年開始這個核彈計劃,但美國人和德國人也早就開始了。
德國人在37年就已經開始了他們的鈾計劃,但中子被吸收引起鈾原子裂變是在39年才被發現的,德國人一開始的研究並不是很上心。鈾原子的經費只有100萬馬克而已,他們的科研力量集中到了火箭這個很有實戰前途的專案上。
而且隨著德國人迫害猶太人,在二戰前有2000多名猶太科學家和工程師離開了德國人前往美國。不過因為隨著孟享的插手,從中截獲了300多人。這已經是看在先鋒軍救助了那麼多猶太人的面子和高薪聘請上,才拉來了這麼多的人才。要不然,人家寧願去和平安寧的美國。
不要小看這兩千多人,這可是科技界的精英人物。美國的曼哈頓計劃雖然最多的時候起用了人,但科學家最多時候不過也才4000多人而已。當然,其他文職人員的科學素養也很高,起了很大的輔助作用。
終究是因為先鋒軍的名氣小了些,加上華夏太弱了,即使先鋒軍收攏的那300多科學家和工程師也大多數不算太出名的,那些著名的人才早就被美國人盯上了。不過這三百多人也是一大筆財富,分佈在各大學院中完善著華夏的科技基礎。
不過,即使那些不肯留在華夏的猶太科學家也對救助過他們和他們的同胞的先鋒軍有一份好感,對於孟享在他們身邊安置的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