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讀為民主共和優於君主立憲,君主立憲優於君主****。從****到共和,彼此是沿著進化的路徑進行的。袁世凱的弘憲帝國的覆亡,更是進一步強化了中國上流社會進化論的信念。使得即使是擁有武力的軍閥武夫們,也不敢對這個被西方證明具有強大魔力的政體有所輕視。從某種意義上說,此時無論是地方還是中央,當家的武人對民主政府抱有很大的迷信,因此,他們寧可忍受體制對他們的束縛,也不會對體制採取大動作的背離行動。另外,加上中國社會的傳統,學生鬧事,往往高調的佔據了道德制高點,具有相當大的“天然合理性”,即便他們是無理取鬧,社會對他們也有相當的包容性。在清代帝政時代,每屆科考,應試的舉子鬧事,只要鬧得不太過火,最後幾乎都會被優容。在士子和丘八之間,不僅存在著社會地位的懸殊差距,而且有聲望方面的天壤之別。士兵天然地就對讀書人有敬畏之感,在晚清的時節,士兵們就不大敢進學堂生事,哪怕這個學堂裡有**黨需要搜查。到了民國之後,這種軍警怕學生的狀況,並沒有消除。即使有上峰的命令,軍警在學生面前依然縮手縮腳,怕三怕四。有的軍警甚至當面稱學生們為丘九,說我們是丘八,你們比我們大一輩
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現眼前的這一幕,也就不足為奇了。
聽了軍官近乎於諂媚和哀求的話,學生領袖們也不好發作,他們只是在那裡和同學們一遍又一遍地高呼著口號,一些學生上前將一些傳單發給了軍人們,而當他們發現這些軍人們好些人竟然不識字之後,乾脆給他們講解了起來
大約又過了半個小時左右,邊防督辦府的門開了,一身便裝軍服光著腦袋的段祺瑞,在衛隊們的簇擁下,出現在了學生們的面前。
此時的段祺瑞,面色顯得有些灰暗憔悴,但身子挺得筆直,步伐穩健,一舉一動不怒而威,看到段祺瑞出現,本來高呼口號的學生們一下子便得安靜了下來。
為首的幾名學生代表看到段祺瑞出現,先是愣了一下,他們飛快地交換了一下眼色,然後一名學生代表張傳琦便大步來到了段祺瑞的面前,先是鞠了一躬,然後雙手向前,將一份請願書遞給了段祺瑞。
段祺瑞點頭答禮,然後平靜地接過了請願書,開啟後認真地看了起來。
看到段祺瑞在那裡看起了請願書,學生代表們也並不著急,就站在那裡,等他看完。
很快,段祺瑞便看完了請願書,此時他的面色變得更加灰暗,顯然是在強壓住心頭的怒氣,才沒有發作。
“請段督辦解釋一下,關於這日元借款,到底有無其事?如果有,目的是什麼,背後是否象坊間傳言那樣,有權益的交易?”
“這借款當然是有的。”段祺瑞點了點頭,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儘管段祺瑞的聲音不大,但聽了段祺瑞的回答,學生領袖們的臉色卻全都一變。
象是知道學生們會如此反應,段祺瑞深吸了一口氣,給出了他的解釋。
“自共和重建已來,國家財政窘迫,為使政府能夠正常運作,才不得已向外借款,之所以向日本民間借款,是因為條件優厚的關係。”段祺瑞說道,“客觀地說,西原借款,比起此前中國跟西方各國——當然也包括日本——的那種******式的所謂借款,條件不可謂不優厚,跟袁世凱時代的善後大借款相比,此筆借款高達數億日元,數目當然不算小了,但前者的抵押物是中國命脈的鹽稅,而此次日元借款的抵押物,則是電線、森林等不涉及主權領土的東西,西原之借款利息低,無回扣,無切實抵押,誠借款條件之最優者。”;
聽了段祺瑞的解釋,學生領袖們面面面相覷,沒有說話,而是靜靜地等著他的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