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覺得就叫太學,你看如何?”

成基命唸唸有詞道:“相傳虞設庠,夏設序,殷設瞽宗,周設辟雍,此即古太學也。古之立太學,將以傳先王之業,流化於天下。我大明設國子監而未有太學,皇上重建新太學正符古意,臣以為太學之名甚好!”

我登時有點暈了,好就好,不好就不好,表個態還要扯上這麼一段。

“雖然進太學的是官員,但他們同時也還是學生,朕打算就仿一心學院的模式管理太學!你幫著想想要設什麼課程?四書五經就不用了,學點算術,雜學,禮儀,律法什麼的!最主要是讓他們懂得如何當任官員!”

成基命躬身道:“回皇上,此事關係重大,憑微臣一人難以在短時間內將事情想齊全,不如微臣跟禮部大臣商議好後,再上奏摺供皇上參考!”

“那好,課程的事情就交給你們好了,朕再說下其他的要求,比如太學的學員必須在三年內畢業,否則朕就要免去他們為官的資格。所有學生在太學受正七品官待遇,適當的時候可以在京畿各縣實習。你跟李標,溫體仁,李長庚他們商量好了之後,朕就在朝議上公佈!”

“微臣遵旨!”成基命聽到溫體仁的名字猶豫了下應道。

我看他的表情自然知道他的心思,前幾日溫體仁才來向我隱晦的告狀,說許多朝臣對他這個禮部尚書不滿。我之所以讓成基命在這件事情扯上溫體仁,一是在於他是禮部尚書,二則為了李標,李標跟溫體仁就天工研究處的事情落下些恩怨,他自然不願溫體仁就禮部的事情再出風頭。成基命奉旨找他商議新建太學,他肯定會搶在溫體仁前邊表態,而且會盡心盡力的為我做好這件事。如此,少了他們禮部人員的反對,公佈的時候受到的阻力也少很多。當然這些話不是現在能對成基命說,我開導他道:

“朕知道朝臣裡邊的大部分官吏對溫體仁這個人沒有什麼好感,但朕希望你這個輔能夠維護好官員的團結,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用處,朕有用得著他的地方!”

“微臣記下了,微臣謝皇上提點!”

“恩,那就好,朕可希望這太學能為大明多積累人才,朕可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皇上,為何會在這個時候提出要新建培訓官吏的太學?”成基命提出了個疑問,“畢竟皇上要是焦急此事的話,完全可以在登基之初就將此事提上議程。”

“呵呵,那是因為朕登基之時,一切都尚未完備,朕是早有這個打算,也一直在計劃著實施。朕現在要建太學,因為今年科考已經完成,更重要的是陳子龍前兩日給朕上摺奏報,說徐光啟的遺稿《天工要略》已經修訂完成了!這樣,崇禎十年的舉子們就有規範的書籍應考了!有三年的時間給他們,相信大臣們也沒有話說!”

編寫《天工要略》作為舉子們應考的教科書籍,這件事情在徐光啟還在世的時候我就已經定下來。為的就是應對官員們說雜學無書的局面,想不到這本書如此快就編成了!當然這本書可不是如徐光啟編寫的《農政全書》這麼大規模,屬於《農政全書》跟《天工開物》的精裝略寫版。

“微臣賀喜皇上,徐老大人在天之靈也會覺得安慰。”

“恩,這也算了卻朕心中的一件事!徐光啟功在社稷,朕不會忘了他的!正是因為這本書編成了,朕才急著將大明科舉作小小的修改,讓天下人知道朕重視人才,使我大明能有越來越多的幹才!”

成基命躬身道:“皇上,微臣以為雖然選拔人才是一件重要之事,但臣同時也認為,上之所好,下必甚焉!皇上求治太急便會適得其反。德才兼備方為良臣,不可讓其人仗著皇恩恃寵為驕。臣說此話雖不合皇上聖意,但臣身為輔不敢不言!再者,皇上登基之後三次科舉,也收錄不少人才,皇上可以擢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