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每個人都懂得自然的規律,可是面對生死,卻不能坦然,無法徹悟。而沉重的死亡,被他輕鬆的語調,化解得輕鬆而幽默。

“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我們都是庸庸凡人,在別無他法的時候,只能接受生老病死的定律。沒有誰可以求得長生不老,卻要執著地廣求仙藥,妄圖成仙,免去輪迴之苦。據傳王羲之的後人陳僧智永善書,名重一時,求書者多至踏穿門檻,於是裹以鐵葉,取其經久耐磨。這裡的“打鐵作門限”,則引自於此。多少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為人生做好漫長虛幻的打算。卻不知,自己的徒勞,惹得拍手取笑。宋代范成大曾把這兩首詩的詩意,鑄為一聯:“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而這兩句詩則成了《紅樓夢》裡妙玉之最愛,她亦悟出了生死這個看似隱含玄機實則淺顯的道理。其中“鐵檻寺”和“饅頭庵”的來歷也在於此。

王梵志的詩,寫出他對世人的諷誡,似乎他是一個清醒者,透徹世間一切,冷看凡人的痴態,用他恢諧的語言,生動地表達對人生的了悟。而我們,連反辯的權利、回駁的能力也喪失了。這讓我們不禁想問,王梵志是何許人也,難道從小出家為僧?否則如何有這樣的悟性?

王梵志的一生,有諸多的不如意,正是因為遍嘗世味人情,才可以幡然大悟。他生於殷富之家,幼年生活閒適,飽讀詩書。後經隋唐戰亂,家道衰敗,窮困潦倒。晚年時子女不孝,他被迫沿門乞討,過著衣不蔽體、食不飽腹的悲慘生活。他在五十多歲時才皈依佛門,是佛祖度他脫離世間苦海,後來芒鞋竹杖,持缽化緣,就這樣風雨一生。他的一生可謂酸甜苦辣皆嘗,最終能夠悟透生死玄關,也就不足為奇了。

都說世事錯綜複雜,其實,再迷亂的路,都有清晰的脈絡。有時候,不過是有心人故弄玄虛,讓迷路之人看不清前方而已。世間的人,犯下的是貪嗔痴欲的戒。他們總是希望天下財富功名都可以據為己有,卻不懂得,暴殄天物是不可饒恕的罪過。當我們落魄之時,會懂得,一個饅頭多麼值得珍惜,它給飢寒的人以溫飽,給灰暗的人生重新添上光彩。

一個年華初好的人,願意用青春去換取錢財,而一個年華老去的人,卻願意將錢財來換取青春。總有人抱著遊戲的心態,在人間往來。沒有誰可以在花街柳巷裡參禪悟道,在煙塵滾滾中修身養性。我們總是為過去的昨天悼念,為沒有到來的明天擔憂,又把今天任意蹉跎。

多少愜意,多少坦然,多少虛情,多少假意,都隨風散去,化作塵土。生命就在當下,我們不必再遲疑,既要拿起,也要放下,不辜負這杯用濃濃世味熬煮的茶。

第三章 劍舞落花,流水千行

題張僧繇醉僧圖

人人送酒不曾沽,終日松間掛一壺。

草聖欲成狂便發,真堪畫入醉僧圖。

——唐·懷素

初秋清晨,涼風還沒消褪的時候,收到友人寄來的一幅字。攤開宣紙,有“正覺”兩個字映入眼簾,似秋天裡兩枚安靜的葉,落在柔軟的心中。未乾的墨跡,還淌著清新的幽香,每一個脈絡,都寫滿預寄的禪意。時光在無慾中停留,我便想著,友人寫這字的時候,自是心境如水,清澈了得。一個在世俗中聞慣了風塵味的人,落筆如此輕鬆淡定,讓人心生敬佩。我想好要拿去裝裱,掛在潔白的牆壁上,留駐禪寂的光陰。

偶然想起友人是皈依的居士,所以才會寫上佛界裡的“正覺”二字。正覺,覺悟緣起之法,證得解脫。只是世象蒼茫,要真正地覺悟,實在太難。縱是生長在佛前,只汲取經語梵音的蓮,以它的潔淨無塵,也未必可以做到徹底地覺悟。覺悟是什麼,也許對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涵義。看花如看葉,看葉如看花,是覺悟;在相逢之時淡定,在別離之時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