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是麼?”景元帝也來了興趣,把長鏡轉過去一瞧,卻也咦了一聲,“我瞧這小子怎麼長得有點眼熟?”
鄧恆沒辦法答話了,他才多大,哪裡能認得景元帝認得的人?
皺眉想了一時,景元帝卻又怎麼也想不起來,索性把望遠鏡交給身後的老太監,“王謹,你也跟了我許多年了,且瞧瞧這孩子,長得象誰來著?”
王謹從前可做過宮中的司禮監總管,專門負責從臣下那裡收摺子遞給皇上,再把御筆親批發下去。他在中間還得起到一個溝通協商之責,是以景元帝常見的一些大臣他基本都認得,景元帝見不著的一些中下層官吏他也認得。而做奴才做得好的,都有一個共同的長處,就是記性特別好,只遠遠的瞧了趙庚生兩眼,王謹就想起來了。
“怪道太上皇瞧著眼熟,這孩子不有幾分象平原侯韓家的人麼?”
“是了!”景元帝興沖沖的又接過千里眼細瞧,“確實是有幾分相似,噯,你快去打聽下,這是不是韓家的哪個子弟來應考了。”
他還沒開口,王謹就已經吩咐身邊的人去查了,此時轉過頭來順著景元帝的意思笑道,“若真是的話,那也是一個將門虎子了。”
鄧恆聽了此話,卻微微皺了下眉,王謹善於察顏觀色,頓時發現了,忙道,“難道小殿下覺得不是?”
鄧恆如實回道,“我沒見過平原侯,但和那位公子遇到之時,聽他所說之話,卻不象是京城口音,而是南方腔調。”
景元帝也疑惑起來,不一時,侍衛送來趙庚生的考籍資料。見上面填的是永安府小蓮村人,父母雙亡,由師公成剛連同當地幾位士紳保舉,未免讓人有些失望。
還以為從前舊臣家的孩子,可沒想到卻只是個普通鄉下孩子,景元帝正在惋惜,但鄧恆卻對這人生出些好感來。
小蓮村,那不是錢靈犀的老家麼?他和趙庚生既有一面之緣,便想幫他一幫,再看他的資料,笑著指著一處道,“外公請看,原來這小子才十五呢!猛一看,倒象人家十**歲的大小夥子了。也不知是不是喝了錢家的酒長大的,竟是這麼壯實。”
哦?景元帝也提起興趣,細看一回後問起,“那小蓮村是否就是六個狀元的錢氏老家?”
劉謹博聞廣記,於此倒是知曉一二的,“正是。那錢氏宗族聽說興旺之後,原本的蓮村住不下了,就另擇一塊無人荒地闢了這處小蓮村來。會寧府那個向官府進獻藥酒的女孩就是小蓮村的人,不過她親生父母都上榮陽來了,只她隨伯父在蓮村居住。”
“還有此事?”景元帝追問下去,“她親生父母可是去榮陽錢國公府上了?那為何她不來呢?”
劉謹笑了,“這個奴才倒知之不詳,只聽說那姑娘的爹孃是送兄弟去榮陽讀書的,她是擔心家中老人無人照顧才自己要求留下,此事在地方官上報的奏摺裡也有提到。”
景元帝點了點頭,臉色慈和,“是個孝順孩子,皇上嘉獎她沒有?”
“賞了,除了御筆親提的對聯,還賞了宮緞十二匹,各色彩綢十二匹,上造的筆墨紙硯若干。”
景元帝卻道,“這是皇上給他們全族的恩賜,你回去再傳我的懿旨,單賞那姑娘如意一柄,各色首飾一匣,另有春夏秋冬四季用的錦緞絲綢各兩匹,嘉獎她一片孝心可嘉。這個不許供奉起來,給這姑娘日後添妝時用上!”
他是太上皇,自然會對這樣孝敬老人的事例要重點扶植。
鄧恆呵呵笑了,“既然外公這麼大方,那恆兒能不能也跟您討個恩典?求您再賞賜下她們家人?那姑娘的妹妹可是昔日在國公府做‘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那一位,還有一首七步詩,‘煮豆燃豆萁’那個。若沒有家中老人的教導,哪裡養得出來這樣知道孝順長輩,又手足相親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