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楚境內的路修得越來越快,甚至每天修建的距離已經超過了十公里,很快了,煉油廠的瀝青就用光了,公路接著採用了水泥混凝土,而瀝青也專心的供應楚境內的公路修建。

畢境瀝青這東西防水,不用擔心在水路運輸上會被淋溼,減小耗損,水泥更多的是應用在橋樑與鐵路上,比如橋墩,比如說鐵路的枕木等。

而在池唐,為了進行了工廠的建設,也建起了水泥廠,可以出產大量的水泥,所以只能跟著參與公路的建設,鐵路只能由浮雲城一力承擔。

整個浮雲城現在忙得不行,而且還是有了大量幫工的情況下,在吳、漢兩國的鐵礦開採也加大了進度,大量的鐵料不停的供應著基礎建設,每天都沒有清閒的時候,也虧得浮雲待遇一向都是最好的,才使得幹活的工人沒有產生什麼怨言。

浮雲城採用的僱用式的建設方式,速度奇快,甚至只能用火速來形容,打破了從前的勞役民夫徵集式的工作方式,這種根據幹活多少拿錢自然比白出力的勞役要強上很多。

幾大國再細細觀察,發現浮雲真的沒有勞役,但是卻有義工,義工的來源主要是一些閒不住的人,比如說誰都可以在閒著沒事的時候到學校去幫忙,比如幫著收拾一下草坪,甚至是幫著照顧一下老人。

還有一種義工就是犯了法,但是卻不足定刑的,一般都會被判十到一個月不等的義工勞動,幫助各社群進行日常清潔,打大街等等工作。

一種被迫的,一種自願的,再加上一種拿錢吃飯的,高下立判,只可惜那些傳統的讀書人並不認浮雲這一套,大嘆世風日下,人心不甘,銅臭味越來越濃。

對於這種類似攪亂人間道德的批判,丁君霍懶得理會,他可不想和那些引經據典的老夫子們打口水仗,每年都有不少所謂德高望重的讀書人前輩來找丁君霍理論交流,可惜丁君霍從來都不給他們機會,直接就打發到圖書館去了。

而這些老夫子們最樂意做的事情就是抓著丁君霍所書的三本書進行逐字逐句的研究,然後抓出一段來進行批判。

PS:關於,嚮往已經做了說明了,而且關於量,雖然沒達到日更一萬,可也八千吶……

425 火車遠途出行

可惜,這些老夫子們的批判是極其蒼白的,純理論也只能讓一些親近的弟子或是一些呆頭呆腦的讀書人跟著喝上幾聲彩,但是很多有頭腦的讀書人和老百姓卻不那麼認為。// //

丁君霍三本書所書寫的東西都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理論結實了實際,孰強孰弱,一眼便可以看得出來,根本就用不著什麼評判,可以說丁君霍這個冒牌讀書人,用白話文的形式,開創了一種白話文時代,開創了一個理論必須要結合實際的嚴謹文章的先河,甚至有不少讀書人已經把丁君霍與一些宗師相提並論。

當然,在公眾場合,他們是絕對不會宣稱自己讀過這種**的,丁君霍的書除了在池唐之外,在其它的國家都算是**,雖然這種禁在讀書人們好奇和嚮往的層層突破下,已經名存實亡了。

當丁君霍聽說自己竟然可以與一些文學大宗師相提並論的時候,也覺得有些好笑,自己有幾分幾兩重自己可是清楚得很,論起之乎者也來,自己就是白痴的水平。

丁君霍現在也沒有功夫理會那些文學上的事情,因為楚境的道路通車了,三大工程一起完工,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鐵路率先通車,沿大堤而修的公路還需要十幾天的收尾工作才行。

鐵路是沿著海口修建了一條環城鐵路,火車進去之後,繞上一圈就可以開回來,第一批材料順利的透過火車運送了過去,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第一輛客運車也開始第一次執行,客運車並不是那種平板車輛,而且採用了坐椅式的設定,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