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殺父仇人”,她註定要恨她;武則天又是她的“教母”,她身邊惟一值得效仿的高貴女皇,又是真正懂她,賞識她,喜歡她的人。

女皇開始她輝煌的帝業,上官婉兒則開始了實際上的“巾幗首相”生涯,但她仍是武則天一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近侍奴婢。這年女皇62歲,上官婉兒26歲。和諧甚至美好的君臣關係卻因一個失寵的男寵起了波折。

txt小說上傳分享

巾幗首相:上官婉兒(2)

深入權力的中心,上官婉兒如履薄冰,一次男寵薛懷義被武則天厭棄。薛懷義深感失戀之苦,大失所望,他沿著宮中的一條密道想求見女皇,上官婉兒不與通報,將這失寵的“床榻上的君王”拒之門外。薛懷義一氣之下,一把驚天大火親手燒了他為女皇建造的明堂,武則天知道後大怒,認為是上官婉兒逼薛懷義放火,本要殺了上官婉兒,但實在愛惜上官婉兒的才華,只在上官婉兒面上處以黥行,“忤旨當誅,後惜其才,止黥而不殺也”,從裡我們看到上官婉兒是完全以一個女性的才華折服了另一個才華威武的女性。免除死罪後,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武則天,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從聖曆元年開始,武則天又讓上官婉兒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上官婉兒14歲成為武則天的“秘書”,幾乎是和皇子們一道長大。美麗可人的上官婉兒,先後被李賢、李顯和李旦所愛,但是對上官婉兒來說,政治永遠大於愛情,愛情為政治服務。以後的歲月,她同武三思、崔湜,同中宗的關係,都談不上愛情,她也不眷戀那堪稱真愛的關係,都是逢場作戲而已。

公元695年,武則天稱女皇的第5年,她重任委派侄子武三思、上官婉兒修周史,為其歌功頌德。上官婉兒憑藉聰明和多學,在修史的過程中為武三思提供了大量的幫助,讓武三思感激涕零,並對這個女人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很深的感情;上官婉兒敏銳地看到了武氏一族的勢力正因女皇而迅速發展,越來越大,勢不可擋。她在武三思那裡找到了安全感。後來武則天把上官婉兒配給武三思,上官婉兒這年已經35歲。

後來中宗復位以後,上官婉兒同時獲得了中宗和韋皇后的寵信,專撐詔命,手握大權的上官婉兒為了維護自己現有的權力,逢迎所有喜歡她、需要她的男人,她利用中宗對自己的器重,很快與中宗建立了親密的關係。並運用自己的控制能力成為中宗的“患難之友”,她自己也在這種給予中獲得了“未來”。她不但沒有被“一朝天子一朝臣”廢棄,反而成了“不倒翁”。中宗封上官婉兒為昭容,封上官婉兒母親鄭氏為沛國夫人,所以史料上又稱她為上官昭容。

上官婉兒又經常勸說中宗,大量設定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上官婉兒每次都同時代替中宗、韋后和安樂公主,數首並作,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作之詩,中宗又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因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蔚然成風。

玩火自焚

武則天死後,上官婉兒和韋后又走得非常近,二人各懷心思幫助武三思,使武三思搖身一變,成為了李唐王朝的司空,位居三公之一,名副其實的大唐首相;同時,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的丈夫武攸暨,也進拜司徒,亦為三公。除太尉之外,三公中便有兩席被武家強佔了去,而且都是實權崗位。這時中宗的李姓王室已被武家所架空。實際上的大權是被上官婉兒和韋后這兩個女人掌握。

上官婉兒處處爭取自己的勢力。她不斷向韋后進言提高婦女在社會和政治中的地位。將韋皇后稱霸的野心點燃。上官婉兒還不斷請求提高公主們的地位,這既取悅了韋后,又籠絡住諸公主的心。上官婉兒讓安樂公主堅信她是能夠繼承皇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