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更慌,深怕皇帝有個萬一,對頭上臺,日後清算勢必是少不了的。
皇貴妃不得不將喪子之痛暫撇一旁,若皇帝真有不測,二皇子上臺,那麼自己和僅剩的兒子都有可能小命不保,若是三皇子上臺,她也一定會想辦法除掉老二和淑妃,她有此想法,淑妃自然也應如是想才是。
她已經失了麼兒,絕不能再失去另一個,皇貴妃只能強打起精神,努力與兒子籌謀,要如何排除障礙。(未完待續)
全文免費閱讀 第三百一十五章 牽絲帶縷 三
皇貴妃這廂籌謀算計著,明著請立太子未免太過直接,不如就拐著彎,照舊,請封新後吧!反正這一招他們已經用了好幾回,皇上每每壓下不發,雖沒應允也沒反對,興許那日,皇上突然腦子一轉開竅了,不止封后,就連太子也一併立了呢?
淑妃那方竟也不約而同的提出一樣的建議,不過封后物件是淑妃。
二皇子為長,辦事能力與三皇子不相上下,唯一差的,只在淑妃的品階低了皇貴妃兩級,但這並不影響淑妃為後,只消皇帝覺得她好,足以擔任一國之母,她就能封后。
淑妃的父兄覺著提此建言的人很有見地,皇貴妃一派不是老上奏請封皇貴妃為後,皇上一直沒有點頭,也許就是因為覺得皇貴妃不足以為後呢?也或者該說,皇帝對立三皇子為太子甚有疑慮?
那麼二皇子呢?他向無劣跡,待下頭的弟弟們都好(二皇子表面功夫做的不錯),向皇后尚在時,似頗有意思扶持他為太子,於是請封淑妃為後,立二皇子豫王為太子的聲浪日漸升高,在年前逹到了最高點。
然後封印了。
過年,什麼事都待年後再說。
這個年滿朝文武皆深深期待著,就等著一開年,大家繼續努力將淑妃拱上後座。
皇貴妃強撐了幾日,招相熟的勳貴、官員的夫人們進宮,拉攏的動作不斷,三皇子眼見奏請自己母妃為後的摺子一一被壓下,朝中風向又轉趨擁立二皇子為太子,氣急敗壞下,連過年也不放幕僚們家去,日日扯著他們要商議出個良策來。
相形之下,二皇子這廂是信心滿滿,府中不時飲宴作樂。倒是宮中的淑妃暗暗憂心。
這日近午,淑妃有些倦怠的倚著美人榻,微眯著眼,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宮女坐在小杌子上,正專心的給她剝松子仁兒,她貼身的女官輕步進來,“娘娘,府里老夫人遞了帖子求見。”
“年節前府里正忙的時候,母親怎麼有空來見我?”淑妃詫異的問。
“興許是有事要提點您?”女官近來頗有些自得,年後自己侍候的主子可能就要再上層樓。當上後宮之主。
淑妃面上笑了下,心底卻有些虛,皇上為何不封皇貴妃為後?她不知曉原因。但是她總有種感覺,皇帝是知道她做了什麼的,所以封自己為後?那是不可能的。
向皇后會死,是她下的暗手,當年的如妃亦然。她一直懷疑皇帝知情,只是什麼都沒說,因為自如妃死後,皇帝就不待見她,也許不是很明顯,但是,那種細微的改變,身為局中的人的自己,怎麼會感覺不到?
以前皇帝就算不耐煩。看著自己的眼。還是有些情緒,但如妃死後,皇帝看她的眼光裡。就只剩冰涼如水的漠然。
不過那會兒,她不懂,現在她懂了,卻為時已晚。
她已不知該如何挽回皇帝。
淑妃問了母親何時進宮,沉吟半晌,讓人去準備母親愛吃的茶及茶點,女官一一應了,自去準備不提。
過了兩日,淑妃的母親進宮來,是為傳遞訊息來的,“……你爹說了,皇上遲遲沒個決斷,要是這回不成,讓你彆氣、別急,可千萬穩住殿下,這幾日,豫王府喧鬧的有些過頭了。”老人家覺得這位天潢貴冑外孫有些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