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它們有親屬關係的一個群體裡。
同樣可以說,人除了應對新生兒的身體健康給予精心的照料之外,也應該注意兒童的心理需要。
愛是什麼,愛就是保護,愛就是對你兩歲之前的孩子像動物一樣用自己最母性、最父性的本能去疼愛。在前面我也說到,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放下自己所有娛樂、休閒和其他的瑣務,把疼愛、照顧孩子當做最大的事情。
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熱情鼓勵
其次在這個階段,孩子最需要父母“無限熱情的鼓勵”,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受本能的主導,同時也是父母鼓勵的結果。鼓勵不僅能夠使孩子成長得更快、更順利,鼓勵還會成為一種文化,讓孩子明白自己生活在愛之中。讓孩子更為信賴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更信賴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人,鼓勵會使一個人慢慢地找到生命的方向。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父母改變 孩子改變 卷六(3)
我們怎樣才能當好父親、當好母親,也許我們重新做回一個孩子就可以了,我說的是應該讓一顆童心重新回到我們的心靈,就是我們能夠以孩子的方式去看一個孩子,而不僅僅以一個成人去看孩子,這樣我們才能從孩子的一切變化中看到神奇,也能從孩子最微小的變化中看到最偉大的意義,我們變成了讚美者,變成了懷著感恩之心的人,我們的口中也含著蜜,眼睛中充滿了欣喜與鼓勵,我們把所有的熱情都轉化成自己對孩子無限的期待。
有位詩人曾經告訴我,他育子的故事。他說他的女兒讀小學四年級之前一點都沒顯示出寫作的天分,有時他也會遺憾自己的遺傳優勢沒有在孩子身上顯現,到了孩子讀五年級時,有一天突然寫了一首頗不錯詩,讓他極為興奮、驚訝。他就鄭重地把孩子叫到身邊,告訴她你只要這樣寫下去,一定會有大出息。孩子聽了父親的話,也極為興奮,眼睛亮閃閃的,後來果然成了一個優秀作家。這位詩人說,也許你根本難以判斷你的鼓勵會產生什麼效果,你只管鼓勵就是,在鼓勵中孩子一定會找到適於自己發展的最佳之處。
給孩子無限尊重的態度
我還想接著說,作為父母還應該以一種“無限尊重的態度”,對待一個生命成長的自然。任何一個生命成長都包含著“非如此不可”,只有“如此”才是最好的“生命自然”,這裡所說的自然,就是一種內在性,一種天然如此的成長方式,對這樣的內在性,尊重它、鼓勵它、小心翼翼地幫助它才是一種最恰當的方式。比如有些孩子是習慣用左手的,以前我們總是要把它改為右手,這樣的“改” 很可能帶給孩子很多我們所不知的麻煩。在人成長的過程中,首先要尊重的就是生命成長的自然。相信任何一個兒童“這個樣子”,一定有他的理由,我們不要試圖去改變他,我們也不必去勉強他,他最大的優勢就在他本來是什麼樣子,順之者昌,逆之者就成為一種“害”。
另一方面,在家庭中,對孩子成長的忽視當然是一件不應該的事情,但是現在更麻煩的卻是,只有一個孩子,我們真的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一家幾代人圍著一個孩子打轉,常常嚴重干擾了兒童成長的內在秩序,不斷地用你所謂的愛的方式,讓他變得不能忍受,變得極不耐煩,變得煩躁不安。什麼叫溺愛,“溺愛”中其實最要命的不是愛,而是“溺”,溺就是過多、過度、不節制,就是剝奪了一個生命自然的感受力、自然的成長方式。這也不是尊重,這樣做的嚴重後果就在於,一個兒童很可能一直“長不大”,一直無法“社會化”,最終成了一個“超級嬰兒”。
可以說父母養育的方式,其實就是一種教育方式,“一個民族的未來是從搖籃開始的”,確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