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成髒,幾乎是留守孩子的通病。他們當中很多人自私、狹隘,性格偏激,聽不進別人的批評與建議,自以為是,更容易走向極端。鄉村教師,正在孤單面對另一個重大的教育難題。

我小心翼翼地和餘之交流,謹慎地對餘之進行教育。餘之的媽媽從廣東打電話來,我委婉地建議:“無論有多大的困難,孩子還是應該放在自己身邊比較好。”電話那邊沉默良久,才說:“我們也有自己的難處。”

有一天,在辦公室裡,餘之對我說,我也想當好孩子,只是總管不住自己。爸爸媽媽在家監督我,該有多好啊。

四、“爸爸媽媽,讓我當面喊您吧”

我班的留守孩子,愛哭。

記得有一次,是下午上課前的唱歌時間,文娛委員責備他們唱得太不整齊,他們一起嚷嚷:“記不清歌詞,記不清歌詞了。”文娛委員就起音唱起了“世上只有媽媽好”!她以為,這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歌,同學們一定會唱得很洪亮很整齊很起勁。

一開始好像是這樣。可是後來情況漸漸有了變化。伴著“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時,很多同學的眼裡就有了淚花。然後就有同學忍不住伏在桌子上小聲啜泣起來。

有一次書信寫作, 他們似乎寫出了愛哭的理由。

琳說,媽媽,我已經記不清您的面容了,可是,我並不感到悲哀。我小時候,你天天和爸爸吵架,我只好躲到廁所裡,只有那裡,雖然陰暗卻可以抵抗外面可怕的陽光。現在你又走了,我被寄養在外婆家裡,可是,我真高興,終於可以過安寧的生活了。

燕說,媽媽,你離開我到外面打工那天,我強忍著沒讓自己哭出來。可是您知道嗎?您走後我躲在被子裡哭了整整一個下午,把嗓子都哭啞了,把眼睛都哭腫了。

熙說,媽媽,這兩個對別人來說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字眼兒,可它們卻不知幾時才能又從我的喉嚨裡蹦出來呢?

望說,那年,我才八個來月,媽媽你就拋下我,和爸爸一起去了外地打工。在我記憶中,每年就只能見到你一次。現在,我已經讀中學了,和你在一起也不過十來次。

傑說,不喜歡下雨天,因為那時別的孩子會有爸媽接送。看著他們幸福的樣子,我的嫉妒之心和羨慕之意就湧現了出來。爸爸媽媽,你們回來吧!回來看看您的女兒吧!

鍾說,爸爸,您知道我有多久沒有跟您在一起談心事了?大概也有好幾個月了吧!自從暑假我從廣東回來就再也沒有跟你說過話了。我多想聽聽您那溫和的聲音呀!我還不到一歲時,您就把我扔給了爺爺奶奶,我知道您出去打工也是為了攢些錢來維持生活,可是,我的童年和少年,難道就只能在無父愛無母愛的環境中度過嗎?

……

他們在心裡大聲呼喊:“爸爸媽媽,讓我當面喊您吧!”

可是,千里之外的爸爸媽媽們,你們能夠聽到嗎?

這是我的朋友冉正婭老師寫下的自己學生的聲音,以及對留守兒童情況所作的介紹,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為孩子們的聲音動容。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讓孩子遠離孤獨、無助與恐懼,看著孩子長大也是我們最大的幸福。前不久我在福州一所小學做了個外來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問卷調查,很多父母都談到“孩子和父母親生活在一起才算一個完整的家”,“有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去克服,因為孩子如果教育不好,等於什麼希望都沒有了”,“把孩子帶到身邊是我做得最對的一件事情”,有的還談到,“沒有爺爺奶奶不當的干涉,孩子的成長反而更好一些”,其實,也只有你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你的艱辛和對家庭的責任感才能成為教育孩子的一種優質資源,孩子可以很直觀地看到生活的不易,看到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