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罵我者罵之,棄我者棄之,觀我者觀之,信我者信之,從我者練之。本來無我事,何故枉勞勞。這種境界,常人又豈能輕易做到?
“我長期練習拳術打法,對於下蹲的動作太不在乎。突然在格鬥之中想要做到突然蹲身,確實會有一些不靈敏,不方便。這門功夫倒是也解決了我拳術格鬥中的一個問題!而且面壁貼牆,也練了我的腳跟,和我的腰身脊椎。能幫助我腰板塑形,把我在練習臥虎功之時,腰板的堅硬再多新增幾絲韌性。”
兵家拳打法講究直身而起,幾乎沒有低蹲的動作。攻防階段,破攻階段,破防階段。也是以打法動作為主,速度固然是能快則快,力量也會變得越來越剛猛,勁力一發不可收拾。可是同樣的道理,長期練習直身而起的打法動作,在屈伸之間便會多有不方便,或者說是不適應!天底下好處不可能全部都讓一個人佔了,任何一門功夫,只要有它本身的優點,必定會有相應的缺點。我們評價的標準,不過是要看它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我現在正在練習樁功,拳術的下一步練法也是倒練,以退為主。如果在別人猛攻,不斷前進,我不斷撤退的過程中。我突然性的蹲低身子。應該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甚至能直接把對手扛起來摔過去!”
董廣已經制定好了自己的鍛鍊計劃,他的樁功目前進入了最為重要的階段,也就是融入到拳法之中。所以他把樁功放在第一位,而倒練則放在第二位,慢慢磨練,改去自己的勁力。面壁蹲起功放在第三位。這就是他接下來的主要鍛鍊,如果練累了,便休息一下,看看武學書籍。揣摩一下自己之前的所練。休息好了,就繼續練習。
“傳統武學,有鼻尖,手尖,腳尖三尖相照的說法。又要求膝蓋不能超過腳尖。這樣練習,正好能讓我的立身中正安舒。”
《形意拳譜》第十四節之中:素有三尖分明的說法,眼尖,手尖,足尖。打人先打顧法,後打空隙。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內實精神外似安逸。行如神龍動如猛虎。起左腿,左腿未落右腿隨。起右腿,右腿未落左腿隨。
其實董廣至今對這幾句話不太理解,不過他看了大量的武學書籍,發現很多古拳譜都有提到三尖,說法雖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認為這是拳術中極為重要的內容。仔細想想的話,面壁功確實是在無意之中,把這三尖都練到了。對自己立身中正,好處極多。
早上起床練了一會兒面壁蹲起功,董廣轉而又開始練習拳術套路。他走的套路動作,仍然是從起勢到收勢。正練反練都進行。在倒著從收勢到起勢練習之前,他要先仔細的把自己之前的練法一步步的回顧。溫故而知新,這是學習新的內容之前,武者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換一句話來說,就是鞏固自己的境界,打好基礎。
從武學的發展史來看,不管是拳術還是器械,都是先有散手後有套路。套路可以說是無學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後的高階階段。
過去的武術界把練套路,稱為盤架子。架子天天盤,功夫日日增。套路中,將很多格鬥技法組成系統的動作。能幫助習練者儘快的掌握各種實用招法。而打法又是從套路動作中脫胎而出,跟散手極為相似。但是相比較起來,在一定程度上,又顯得具體了一些。
很多大家都對套路有過描述,如明朝程宗猷《農耕餘技。單刀法選》:“以前刀法,招招皆是臨敵實用。苟不成路刀勢(如果不能成為一路刀法),習演精熟,則持刀運用,進退跳躍,環轉之法不盡。雖雲招招實用,猶恐臨敵掣肘。故總列成路刀法一圖。而前圖諸勢,備載其中,又續刀勢十二圖於後,以供習練者觀覽。
戚繼光也在《拳經》之中寫道:套拳為武學初學入藝之門。創編三十二式長拳。
一點點的感受拳術之中的勁力,董廣在這段時間,其實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