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醺鈧啊�

繼順治託孤整整二百年之後,清王朝再次上演託孤舊事。

1861年咸豐皇帝在熱河病逝。病危時召見了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王瑞華、御前大臣景壽、協辦大學士孝順、軍機大臣穆萌、匡源、杜翰、焦韋佔瀛等大臣,下硃諭:立6歲長子載淳為皇太子;任命上述八位大臣為“贊襄政務王大臣”,總攝朝政;賜皇后一方“御賞”印;賜載淳一方“同道堂”印,載淳的印由生母懿貴妃代管。“御賞”印蓋在皇帝諭旨起首處,“同道堂”印蓋在結尾處。八大臣擬定的任何諭旨,如果沒有這兩個玉印,就不能生效。

和順治的遺囑相比,咸豐帝在整體提升輔政大臣地位的同時也加強了兩位太后的權力,尤其加強了皇太后的權力,同時輔政大臣人數由順治時的四位增至八位,以防止個別大臣專權。咸豐擺出了一個輔政大臣和太后之間、輔政大臣之間、兩位太后之間相互牽制的政治格局,以便使政權能在數年後順利過度到小皇帝手中。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八章:未來四十年(4)

但後來政局的發展完全出乎咸豐的意料,在他安排的政治格局中最不顯眼的懿貴妃葉赫那拉氏最後成了權力中心。她先是聯合恭親王發動政變除掉八大臣,之後又先後迫使慈安太后和恭親王淡出,由她一人*。

由於缺乏制度的安排,歷代封建王朝在發生皇位更替時經常會發生你死我活的爭鬥。直到康熙建立秘密立儲制度,這個問題才得到了基本解決。從康熙到咸豐,清王朝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政權交接基本順利,直到同治時才出現上述變故。

幼帝登臺,主少國疑。輔臣制度經常因人而異,沒有定規。忠誠自律者如霍光、張居正,篡權奪位者如王莽、楊堅、趙匡胤。

即使有制度,這種制度也經常遭到破壞。光武帝劉秀在立國之初對外戚防範甚嚴,結果東漢王朝的外戚之禍比任何一個王朝都要嚴重。朱元璋也曾經在開國之初規定不許宦官干政,但明王朝的宦官卻屢次興風作浪。

帶頭破壞制度的正是皇子皇孫們。東漢在第三代皇帝漢章帝時,外戚就開始擅權,明朝也是在第三位皇帝朱棣手中時,宦官開始參與政事,這一切都是得到皇帝的首肯和支援才得以成行。

對制度遵守最好要算北宋,自宋太租規定“不許擅殺士人和上書言事者”之後,歷代皇帝都很好的遵守了這一制度。

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以及對制度的執行力將考驗未來的中國。幾千年來,各種潛規則始始陰魂不散,時刻在腐朽著制度的肌體。“人亡政息”的案例直到現在依然可能在各地上演。對人負責而不是對制度負責,對上負責而不是對人民負責的現象依然存在,所有這些,都對未來提出了挑戰。

制度,健全的制度,受約束和監督的制度,既有連續性又是與時俱進的制度,這將是中國未來四十年需要不斷重複和加以強調的詞彙。

2

三個廣東人的遭遇和人才選撥的程式

三個廣東人的歷史基本上構成了晚清的歷史。

洪秀全、康有為、孫中山這三人不僅是晚清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也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耐人尋味的是:這三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衝擊清朝舊有統治秩序的人,除了有一個共同的籍貫廣東外,在他們參與政事的過程中也都無一例外的受到了當時統治者的排斥和拒絕。

洪秀全(1814…1864)是廣東花縣人,他與馮雲山、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蕭朝貴等於1851年1月在廣西金田村發動農民起義,拉開了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的序幕。這次起義轟轟烈烈、聲勢浩大,波及18個省,歷經14年,沉重的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

但是如果我們